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十四年,群臣上言:“古者刑严重,则人畏法令;今宪律轻薄,故
轨不胜。宜增科禁,以防其源。”诏下公卿。林奏曰:“夫人情挫辱,则义节之风损,法防繁多,则敬免之行兴。孔
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古之明王,
识远虑,动居其厚,不务多辟,周之五刑,不过三千。大汉初兴,详鉴失得,故破矩为圆,斫雕为朴,蠲除苛政,更立疏网,海内
欣,人怀宽德。及至其后,渐以滋章,
索疵,诋欺无限。果桃菜茹之馈,集以成臧,小事无妨于义,以为大戮,故国无廉士,家无完行。至于法不能禁,令不能止,上下相遁。为敝弥
。臣愚以为宜如旧制,不合翻移。”帝从之。
十三年,大司吴汉辟举
第,再迁并州牧,有清平称。转使匈
中郎将,迁左冯翊。永平三年,代李为司徒。在朝廉直公正,与侯霸、杜林、张湛、郭亻及齐名相善。明年,坐考陇西太守邓
事无所据,策免。五年
河南郑兴、东海卫宏等,皆长于古学。兴尝师事刘歆,林既遇之,欣然言曰:“林得兴等固谐矣,使宏得林,且有以益之。”及宏见林,B240然而服。济南徐巡,始师事宏,后皆更受林学。林前于西州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常宝之,虽遭难困,握持不离
。
以示宏等曰:“林
离兵
,常恐斯经将绝。何意东海卫
、济南徐生复能传之,是
竟不坠于地也。古文虽不合时务,然愿诸生无悔所学。”宏、巡益重之,于是古文遂行。
论曰:夫威以自御,力损则
危;饰诈以图己,诈穷则
屈;而忠信笃敬,蛮貊行焉者,诚以德之
厚矣。故赵孟怀忠,匹夫成其仁;杜林行义,烈士假其命。《易》曰:“人之所助者信”,有不诬矣。
郭丹字少卿,南穰人也。父稚,成帝时为庐江太守,有清名。丹七岁而孤,小心孝顺,后母哀怜之,为鬻衣装,买产业。后从师长安,买符
函谷关,乃慨然叹曰:“丹不乘使者车,终不
关。”既至京师,常为都讲,诸儒咸敬重之。大司
严尤请丹,辞病不就。王莽又征之,遂与诸生逃于北地。更始二年,三公举丹贤能,征为谏议大夫,持节使归南
,安集受降。丹自去家十有二年,果乘
车
关,如其志焉。
明年,大议郊祀制,多以为周郊后稷,汉当祀尧。诏复下公卿议,议者佥同,帝亦然之。林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祖宗故事,所宜因循。定从林议。
更始败,诸将悉归光武,并获封爵;丹独保平氏不下,为更始发丧,衰绖尽哀。建武二年,遂潜逃去,敝衣间行,涉历险阻,求谒更始妻,奉还节传,因归乡里。太守杜诗请为功曹,丹荐乡人长者自代而去。诗乃叹曰:“昔明王兴化,卿士让位,今功曹推贤,可谓至德。敕以丹事编署黄堂,以为后法。”
后皇太彊求乞自退,封东海王,故重选官属,以林为王傅。从驾南巡狩。时诸王傅数被引命,或多
游,不得应诏;唯林守慎,有召必至。余人虽不见谴,而林特受赏赐,又辞不敢受,帝益重之。
后代王良为大司徒司直。林荐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及陇西邯等,皆被擢用,士多归之。十一年,司直官罢,以林代郭宪为光禄勋。内奉宿卫,外总三署,周密敬慎,选举称平。郎有好学者,辄见诱
,朝夕满堂。
初为郡吏。王莽败,盗贼起,林与弟成及同郡范逡、孟冀等,将细弱俱客河西。逢贼数千人,遂掠取财装,褫夺衣服,
刃向林等将
杀之。冀仰曰:“愿一言而死。将军知天神乎?赤眉兵众百万,所向无前,而残贼不
,卒至破败。今将军以数千之众,
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贼遂释之,俱免于难。
于执之
,斯知
矣。
明年,代丁恭为少府。二十二年,复为光禄勋。顷之,代朱浮为大司空。博雅多通,称为任职相。明年薨,帝亲自临丧送葬,除乔为郎。诏曰:“公侯
孙,必复其始,贤者之后,宜宰城邑。其以乔为丹
长。”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也。父鄴,成、哀间为凉州刺史。林少好学沉,家既多书,又外氏张竦父
喜文采,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隗嚣素闻林志节,相敬待,以为持书平。后因疾告去,辞还禄
。嚣复
令
起,遂称笃。嚣意虽相望,且
优容之,乃
令曰:“杜伯山天
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
周粟。今且从师友之位,须
开通,使顺所志。”林虽拘于嚣,而终不屈节。建武六年,弟成
故,嚣乃听林持丧东归。既遣而悔,追令刺客杨贤于陇坻遮杀之。贤见林
推鹿车,载致弟丧,乃叹曰:“当今之世,谁能行义?我虽小人,何忍杀义士!”因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