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弩不能放下,上下焦心,相望救护,仰希陛下救生之恩。”诏报道“:往年赤眉暴虐长安,我料他无谷必东向,后果东来归降。今料此反虏,势不能久全,贼内部必有人斩贼首。今军资未充,所以要等到麦收以后。”朱浮城中粮尽,人相食。恰逢上谷太守耿况派遣骑兵来救朱浮,朱浮才得逃走。南到良乡,其兵之长帅反阻拦,朱浮恐不能脱身,就下马刺杀其妻,仅免于死,城降于彭宠。尚书令侯霸奏朱浮败乱幽州,才构成彭宠之罪,军师徒劳,不能死节,罪当伏诛。帝不忍,以朱浮代贾复为执金吾,徙封父城侯。后来彭宠、张丰都失败了。帝以二千石长吏多不胜任,时有微小之过者,必见斥罢,变换纷扰,百姓不宁。
建武六年(30),有日蚀之异,朱浮因而上疏说:“臣闻日是众阳之所宗,君上之位。凡居官治民,据郡典县,都为阳为上,为尊为长。如果阳上不明,尊长不足,则干犯日月星辰,以垂示王者。五典记国家之政,《鸿范》别灾异之文,都是宣明天道,以征验后来的。陛下哀悯海内新遭祸毒,保宥生人,使得休养生息。而今牧人之吏,多未称职,少违理实,动遭斥罢,岂不是粲然黑白分明吗?然而以尧舜的盛世,还加三考,大汉之兴,也累积功效,官吏积久,养老于官,以至子孙相因,以官名为氏姓。当时吏职,何能悉理;议论之徒,岂不喧哗。我以为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而就,艰难之业当累日才能有成。而近来守宰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奔波于道路。由于视事经验不足,未足昭著其职,既加严格切责,人不能自保,各相顾望,不可自安。有司或因睚眦小怨以报私恨,苛求其短,求媚上意。二千石及长吏迫于举劾,惧于讥刺,所以争着弄虚作假,以求取虚名。这都是群阳骚动,日月失行的应验。物暴长者必夭折,功猝成者必亟坏,如摧长久之业,而造速成之功,这不是陛下的福哩。天下不是一时之用,海内不是一旦之功。愿陛下注意于长远之计,望化于一代之后。天下幸甚。”帝将其奏章交下面讨论,群臣多同意朱浮的意见,自此以后牧守的调动就减少了。
按旧制,州牧奏二千石长吏不任其位者,都应先下给三公,由三公派遣掾史加以案验,然后给予降职或罢退。帝当时为便于明察,不复委任三府,而权归州牧之吏。朱浮复上疏道“:陛下清明履行约法,率礼无违,自宗室诸王、外家后妃亲属,都遵纪守法,无结党营私之名。外出乘牛车,象编入户籍的平民一样。这当然是法令整齐,下面没有作威作福的人。求之于事,宜以和平,而灾异仍现,难道是徒然的吗?天道信诚,不可不察。我见陛下恨以前上威不行,下专国命,即位以来,不用旧典,信任州牧之官,废除三公之职,以至只要有人弹劾二千石之大吏,就加以免退,覆案不由三府,罪谴不经澄察。陛下以使者为腹心,而使者以从事为耳目,这本是尚书平决之责任,却决于百石之吏,所以群下苛刻,各自为能。加以私情容长,憎爱各由在职者所左右,都竞张空虚,以谋一时之利,所以有罪者心不折服,而无罪者反被空文所牵累,这种作法不可以经盛衰,贻于后世。事积久了官吏就自重,官吏安人民就自静了。古人说:‘五年一闰,天道就完备了。’以天地之灵,就像五年一闰以成其化一样,何况人道呢?臣朱浮愚戆,不胜恳切之忱,愿陛下留心千里之任,审察偏言之奏。”七年,转太仆。朱浮又以国学既兴,应扩大博士的选拔,就上书说:“太学,是礼义之宫殿,教化兴起的源头。陛下尊敬先圣,重视古典,宫室未饰,干戈未休,而先建太学,建立黉舍,近日车驾亲临观飨,将以弘扬时事安定太平的教化,显示勉励进取的功效。考寻博士之官,为天下宗师,能使孔圣之言传而不绝。
以前,策试博士,必广求详选,于是自从王畿华夏,遍延四方,因此博举明经,唯贤是登,学者精励,远近同慕。我听说诏书更试五人,只取现在洛阳城里的人。我恐自此以往,将有所失。求才的范围过小,人才包罗未尽,而四方的学者,也没有奔头了。策试之本,贵在得其真实,非有约期集会,不及远方。又诸所征试,都是私自发遣,非有伤费烦扰于事。俗话说:‘中国失礼而求之于野。’臣朱浮有幸参与讲解图谶,所以敢越职呈奏。”帝同意。
建武二十年(44),代窦融为大司空。二十二年,以卖弄国恩被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