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上黄巾军进攻青州地区,郑玄就到徐州避难。徐州牧陶谦用师友之礼接待他。
建安元年(196),郑玄从徐州回到高密,路上遇到数万黄巾军。黄巾军见了郑玄都下拜,大家相约不得进入高密县境。后来,郑玄患了一次重病,恐自己不久于人世,于是写信告诫他的儿子郑益恩说:“我们家过去很贫困,得到父母和诸弟的宽容、支持,辞掉了像贱役一样的小吏,到周、秦等地游学,往来于幽、并、兖、豫等州,能够觐见那些在位的博通古今的大师,和隐居的著名学者。最使我得意的是这些通儒接受了我的请教,对我有所传授。于是,我广泛查考《六艺》,浏览传记,还不时阅读珍秘的国书,窥见国谶的奥秘。过了四十岁,才回家供养父母,租田耕种以欢度时日。碰上宦官独揽权力,我被党人牵连而遭禁锢,过了十四年才获赦免。后来多次被推举为贤良、方正、有道诸种人才,被大将军、三司府征召任职,两次被朝廷征召。和我同列征召名牒的其他人,有的早已做了宰相。想到那几位具有美德高才的人,他们能够胜任大臣的职责,因此应当任用。我估量自己没有才能担任这类职务,只想阐述先圣孔子儒家学说的本意,统一各家歧异,也希望竭尽自己的才智,所以接到征召而没有应命。黄巾造**,使我南北奔走,行踪漂泊,现在才返回故乡。到这一年我已经七十岁了。旧时的学业素养已经荒疏,还有些失误之处。根据典礼规定,就应该把家事传给儿子管理了。现在我告诉你,我老了,家事都交给你承担,我将闲居安性,深入思考以完成事业。除非接受国君的命令,慰问亲族的疾苦,察看祭扫坟墓,观览省察野物,我何曾拄杖出过门呢?大小家事,全由你承担。可叹你独自一人,没有兄弟姐妹可以依靠。你一定要奋勉努力,追求君子的修养,钻研不懈。要谨慎地注意自己的态度仪表,亲近那些有德行的人。显赫的声誉是由同事、朋友促成的,德行是靠自己的志向建立的。如果得到了好名声,亦可光耀父母,这些,岂可不深思吗?我虽然没有高官的显赫,但有让爵的清高,以评论整理经典的事业自乐,希望不会落得后人的讥笑。
最后,我的心不能平静的,是死去的双亲坟墓没有修成,所喜爱的群书大都腐烂,不能于讲学习礼的堂内写成定稿,传给应该传授的人。我就像西下的太阳,将近迟暮,还能完成这些事业吗?我们家比过去稍好一些了。只要勤奋努力,爱惜光阴,就不怕缺衣少食。粗茶淡饭,简朴衣裳,如果能在这两方面加以节制,就算让我没有什么遗憾了。如果忘记了我这些话,体会不到我的一片苦心,那也就算了吧。”这时,大将军袁绍在冀州统领大军。他派使者邀请郑玄,大会宾客。郑玄最后到达,袁绍把他延入上座。郑玄身材高大,能饮酒一斛,眉清目秀,容貌仪表,温和伟岸。袁绍的客人大都是俊秀豪杰,有才气,善辩论,他们看到郑玄是个儒者,以为他并不是什么通博的人。于是大家争相设想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各家学派的观点纷杂提出。郑玄依照儒家正统的观点答辩应对,内容都超出了提问的范围。大家获得了闻所未闻的知识,没有人不叹服敬佩郑玄的。这时,汝南人应劭也归附袁绍,于是自我介绍道:“前秦山太守应中远,向您北面称弟子,怎么样?”郑玄笑着说:“孔子的学生,要考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颜渊、子贡这些学生向来不称自己的官衔和门第。”应劭听了感到很惭愧。于是,袁绍荐举郑玄为茂才,上表推荐他为左中郎将。郑玄都没有就任。朝廷征召他为大司农,给了他一辆安车,并规定凡是他所经过的地方,主管官员都要迎送。郑玄都以有病请求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