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桓荣丁鸿列传(2/5)

鸾字始,焉弟也。少立行,B25B袍糟,不求盈余。以世浊,州郡多非其人,耻不肯仕。

传业者数百人,黄琼、杨赐最为显贵。焉孙典。

刘猛,琅邪人。桓帝时为宗正,直不容,自免归家。灵帝即位,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辅政,复征用之。

典字公雅,复传其家业,以《尚书》教授颍川,门徒数百人。举孝廉为郎。居无几,会国相王吉以罪被诛,故人亲戚莫敢至者。典独弃官收敛归葬,服丧三年,负土成坟,为立祠堂,尽礼而去。

灵帝崩,大将军何秉政,典与同谋议,三迁羽林中郎将。献帝即位,三公奏典前与何谋诛阉官,功虽不遂,忠义炳著。诏拜家一人为郎,赐钱二十万。

年四十余,时太守向苗有名迹,乃举鸾孝廉,迁为胶东令。始到官而苗卒,鸾即去职奔丧,终三年然后归,淮汝之间其义。后为巳吾、汲二县令,甚有名迹。诸公并荐,复征拜议郎。上陈五事:举贤才,审授用,黜佞幸,省苑囿,息役赋。书奏御,牾内竖,故不省。以病免。中平元年,年七十七,卒于家。晔。

晔字文林,一名严,尤修志介。姑为司空杨赐夫人。初鸾卒,姑归宁赴哀,将至,止于传舍,整饰从者而后,晔心非之。及姑劳问,终无所言,号哭而已。赐遣吏奉祠,因县发取祠,晔拒不受。后每至京师,未尝舍宿杨氏。其贞忮若此。宾客从者,皆祗其志行,一餐不受于人。仕为郡功曹。后举孝廉,有、方正、茂才,三公并辟,皆不应。

焉字叔元,少以父任为郎。明经笃行,有名称。永初元年,授安帝,三迁为侍中步兵校尉。永宁中,顺帝立为皇太,以焉为太少傅,月余,迁太傅,以母忧自乞,听以大夫行丧。逾年,诏使者赐酒,夺服,即拜光禄大夫,迁太常。时废皇太为济王,焉与太仆来历、廷尉张晧谏,不能得,事已《来历传》。

辟司徒袁隗府,举第,拜侍御史。是时,宦官秉权,典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骢,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御史。”及黄巾贼起荥,典奉使督军。贼破,还,以牾宦官赏不行。在御史七年不调,后为郎。

初,荣受朱普学章句四十万言,浮辞繁长,多过其实。及荣授显宗,减为二十三万言。郁复删省定成十二万言。由是有《桓君大小太常章句》。

论曰:伏氏自东西京相袭为名儒,以取爵位。中兴而桓氏尤盛,自荣至典,世宗其,父兄弟代作帝师,受其业者皆至卿相,显乎当世。孔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人者,凭誉以显;为己者,因心以会。桓荣之累世见宗,岂其为己乎!

从西关,拜御史中丞,赐爵关内侯。车驾都许,迁光禄勋。建安六年,卒官。

顺帝即位,拜太傅,与太尉朱并录尚书事。焉复授经禁中,因宴见,建言宜引三公、尚书省事,帝从之。以焉前廷议守正,封平侯,固让不受。视事三年,坐辟召禁锢者为吏免。复拜光禄大夫。嘉二年,代来历为大鸿胪,数日,迁为太常。永和五年,代王龚为太尉。汉安元年,以日免。明年,卒于家。

彬少与蔡邕齐名。初举孝廉,拜尚书郎。时中常侍曹节女婿冯方亦为郎,彬厉志,与左丞刘歆,右丞杜希同好善,未尝与方共酒之会,方怨之,遂章言彬等为酒党。事下尚书令刘猛,雅善彬等,不举正其事,节大怒,劾奏猛,以为阿党,请收下诏狱,在朝者为之寒心,猛意气自若,旬日得,免官禁锢。彬遂以废。光和元年,卒于家,年四十六。诸儒莫不伤之。

丁鸿字孝公,颍川定陵人也。

八岁即位,大臣辅政,亦选名儒韦贤、蔡义、夏侯胜等授于前,平成圣德。近建初元年,张D825、魏应、召训亦讲禁中。臣伏惟皇帝陛下,躬天然之姿,宜渐教学,而独对左右小臣,未闻典义。昔五更桓荣,亲为帝师,郁,结发敦尚,继传父业,故再以校尉授先帝,父给事禁省,更历四世,今白首好礼,经行笃备。又宗正刘方,宗室之表,善为《诗经》,先帝所褒。宜令郁、方并教授,以崇本朝,光示大化。

彬字彦林,焉之兄孙也。

普嗣,传爵至曾孙。郁中焉,能世传其家学。孙鸾、曾孙彬,并知名。

由是迁长乐少府,复侍讲。顷之,转为侍中奉车都尉。永元四年,代丁鸿为太常。明年,病卒。

父麟,字元凤,早有才惠。桓帝初,为议郎,侍讲禁中,以直牾左右,为许令,病免。会母终,麟不胜丧,未祥而卒,年四十一。所著碑、诔、赞、说、书凡二十一篇。

所著《七说》及书凡三篇,蔡邕等共论序其志,佥以为彬有过人者四:夙智早成,岐嶷也;学优文丽,至通也;仕不苟禄,绝也,辞隆从C07E,洁也。乃共树碑而颂焉。

公綝,字幼,王

初平中,天下,避地会稽,遂浮海客阯,越人化其节,至闾里不争讼。为凶人所诬,遂死于合浦狱。

郁经授二帝,恩甚笃,赏赐前后数百千万,显于当世。门人杨震、朱,皆至三公。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