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之务,在于本事,去无用,然后民可使富。论贤人,用有能,而民可使治。薄税敛,毋茍于民,待以忠
,而民可使亲;三者,霸王之事也。事有本而仁义其要也,今工以巧矣,而民不足于备用者,其悦在玩好。农以劳矣,而天下饥者,其悦在珍怪,方丈陈于前。女以巧矣,而天下寒者,其悦在文绣。是故博带梨,大袂列,文绣染,刻镂削,雕琢采。关几而不征,市鄽而不税。是故古之良工,不劳其知巧以为玩好,无用之
,守法者不失。
我们说:人民知了“德”,而未必懂得“义”,然后就应该以
作则以教民行义。“义”有七
。什么叫七
呢?回答是:用孝悌慈惠来奉养亲属,用恭敬忠信来事奉君上,用公正友
来推行礼节,用端正克制来避免犯罪,用节约省用来防备饥荒,用敦厚朴实来戒备祸
,用和睦协调来防止敌寇。这七个方面,都是义的实
。人民必须知义然后才能中正,中正然后和睦团结,和睦团结才能生活安定,生活安定然后办事才有威信,有威信才可以战争胜利而防务巩固。所以说:“义”是不可不行的。
惑百姓,移国动众,以害民务者,其刑死,故曰:凡人君之所以内失百姓,外失诸侯,兵挫而地削,名卑而国亏,社稷灭覆,
危殆,非生于谄
者未之尝闻也。何以知其然也?曰:
声谄耳,
观谄目,耳目之所好谄心,心之所好伤民,民伤而
不危者,未之尝闻也。曰:实圹虚,垦田畴,修墙屋,则国家富。节饮
,撙衣服,则财用足。举贤良,务功劳,布德惠,则贤人
。逐
人,诘轴伪,去谗慝,则
人止。修饥馑,救灾害,振罢
,则国家定。
古代的圣王,所以能取得盛名广誉,丰功伟业,显赫于天下,为后世所不忘,不是得到人们拥护的,从来没有听说过。暴君之所以丧失国家,危及社稷,宗庙颠覆,湮没无闻,不是由于失掉人们拥护的,也从来没有听说过。现今拥有国土的君主,都希望生活安定,办事有威信,战争胜利,防务巩固,大的想统一天下,小的要称霸诸侯,却不重视争取人,所以,得小则兵败而地削,大则
死而国灭。所以说:“人”是不可不非常注重的,这是天下
重要的问题。
译文
德有“六兴”,义有“七”,礼有“八经”,法有“五务”,权有“三度”什么叫六兴呢?回答是:开辟田野,建造住宅,讲求
植,劝勉士民,鼓励耕作,修缮房屋,这叫作改善人们生活。开发潜在的财源,疏通积滞的
产,修筑
路,便利贸易,注意送往迎来,这叫给人们输送财货。疏浚积
,修通
沟,挖通回
浅滩,清除泥沙淤滞,打通河
堵
,注意渡
桥梁,这叫作给人们提供便利。薄收租税,轻征捐赋,宽减刑罚,赦免罪犯,宽恕小过,这叫作实施宽大的政治。敬养老人,慈恤幼孤,救济鳏寡,关心疾病,吊
祸丧,这叫作救人之危急。给寒冷的人以衣服,给饥渴的人以饮
,救助贫陋,赈济破败人家,资助赤贫,这叫作救人之穷困。这六个方面;都属于兴举德政。这六项能见之实行,人民所要求的,就没有得不到的了。人民的
望必须得到满足,然后才能够听从上面;听从上面,然后政事才能办好。所以说:德政是不可不兴的。
我们说:得人的方法,莫如给人以利益;而给人以利益的方法,莫如用实际政绩来证明。所以,善于为政的,总是田地开垦而城邑殷实,朝廷安闲而官府清治,公法通行而邪废止,仓库充实而监狱空虚,贤人得用而
臣罢退。上层人士,总是祟尚公正而鄙视阿谀之风;士民,总是重视勇武而鄙视财利;平民,总是
农而厌恶大吃大喝,从而财用充足而日常生活富裕。所以,君主要宽厚而有所减免,人民要从而无所怨恨,上下协调而有礼仪,这才会活安定而办事有威信,战争胜利而防务巩固,而一战而征服诸侯。不善于为政的,总是田荒芜而城邑空虚,朝廷惊扰而官府混
,公废弃而邪
风行,仓库空虚而监狱人满,贤罢退而
臣得用。上层人士,总是阿谈成风鄙视公正;士民,总是重视财利而轻视勇武;民,总是喜好吃喝而厌恶耕作,于是财用缺而日常生活困难。君主非常残暴苛刻而无减免,人民特别固执凶顽而不肯服从,上下互相争利而不协调,所以生活不安定而办事无威信,战争不胜而防守不固,于是小则兵败而地削,大则
死而国灭。由此看来,为政就不可不谨慎对待这些问题了。
我们说: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