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自为辞功禄,明为下请厚赏。居为非母,动为善栋。以非买名,以是伤上,而众人不知。之谓微攻。
就个人说,治决定于心;就一国来说,存亡决定于君主。天下得失,都是从君主起的。君主重农业,人民就开垦荒地;君主好财货,人们多去
买卖;君主好
室,工匠就追求巧妙;君主好装饰,女事就讲求靡丽;楚王
细腰
人,
。人就减
;吴王好击剑比武、国士就轻死。死命和不吃饭,是天下人所共同厌恶的,为什么人们愿意这样
呢?是因为服从君主的
好。又何况其他音乐娱乐的风气呢?男不耕田,女不织布,工匠技术致力于无用之
,想要土地生长禾苗,仓库堆满粮
,是
本办不到的。土地无禾苗则人民穷困,人民穷困则有反抗情绪,有反抗情绪法令就行不通了。一旦
敌动兵起事,虽有能
的人也难得保全。如何证明这
历史的必然结局呢?回答说:从前的约王就是如此。他诛杀忠良,近谗
而
女人,好杀而不求真勇,好富而不恤穷人,他无休止地游猎与鼓奏音乐,豪华的楼台
院不够他住,上千辆游车不够他坐,女乐有三千人。钟石丝竹之声不绝。他那里百姓疲敝,官员不理政事,最终无人拥护,人人都有反心。遇到周武王便成为周朝的俘虏。这是迷惑于
质享受而失去人情,苟图
乐而忘后患的结果。所以,耗费无度国家必然覆亡,举事不合时宜,必然受害。国家仓库并不是无缘无故用空的,商贾官宦并不是无缘无故败坏的,法度政令并不是无缘无故混
的,国家也不是无缘无故覆亡的。那是因为时节有
秋,年景有丰歉,政令也有急有缓。政令有缓急所以
价有
低,年景有丰歉所以人们有余或不足,时节有
秋所以谷价有贵贱。而国家不注意调剂贵贱的过分现象,游商就可以得到十、百倍的
饰臣:克亲贵以为名,恬爵禄以为。好名则无实,为
则不御。《故记》曰:“无实则无势,失辔则
焉制?”
劳主:职务分工不明,君臣互相扰,国君与官吏甚至
一样的职务规则行事。用严刑罚的办法加重赋敛,加重了赋敛又更使刑罚严刻起来。改变现状则将陷于混
,维持统治也将陷于衰败,后代能得到什么好
呢?
荒主:迷恋五
,耳不离五声,不考虑四大辅臣的意见,不听取谏官的诤言,臣下也就恣意妄行而国权旁落。如不觉悟,其恶果及于自
。
愚臣:罪厚罚以为行,重赋敛、多兑
以为上,使
见憎而主受其谤。《故记》称之曰:“愚忠谗贼”,此之谓也。
侵臣:事小察以折法令,好佼反而行私请。故私行则法度侵,刑法繁则
不禁。主严诛则失民心。
惠主:赏赐过多以致使国库枯竭,赦纵过以致损害国法。国库枯竭则君权衰弱。损害国法则
门大开。所以说:“凡事
过
了反而归于失败。”
亡主:不近人情地怀疑臣下,所以对臣下不敢信任。事事自己
理则事务繁多。事多则昏愦,昏愦则无论事之缓急都置而不行了。如不觉悟,则余力将全
消耗,见到不善之事,只有滥施刑罚而已。
侵主:专好行恶违法以至于自其果,妄决难知之事以至于闭目
听。好从事对人窥伺而暗地观察,行事没有常规而法令疲咨无效。如不觉悟,则国家权势皆失。
臣:多造钟鼓、众饰妇女以惛上。故上惛则隟不计,而司声直禄。是以谄臣贵而法臣贱,此之谓微孤。
译文
申主:顺应大势遵循事理以建立常规常法,普遍了解远近情况以加明察国事。国计收支明审。法令也随着稳定。赏罚
决,臣民便遵守法度。不采用戒备手段而以德亲和百姓,人民也就朴实了。这样.君主
娱而安定。官吏敬肃而严谨,人民敦厚亲睦,百官没有邪吏。朝廷没有
臣。民间无侵夺之事。社会上也没有受刑的罪人。
有的国君以平心静气的态度来评论七类君主的为君之。归纳为“六过一是”,以作为自我鉴戒,总结得失。又依此衡量七
类型的大臣,也有“六过一是”这
法真好呵,可说是—件盛事了。
臣:痛言人情以惊主,开罪党以为雠除。雠则罪不辜,罪不辜则与雠居。故善言可恶以自信,而主失亲。
振主:喜怒无常,严行诛罚而不讲宽赦,臣下震恐,不知所措,人们就只好回到巧谋虚伪的状态。如不觉悟。法令政策就将日益无力而国家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