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植,就是心。心正,就不会偏厚于近亲,也不会加害于疏远。不偏厚于近亲,不加害于疏远,则国财没有失,民间没有冤案。国无失财,民无冤案,则事业没有不兴办起来的,财
也没有被弃置了的。要想了解天心,需要在风雨的情况上判明。所以说:“风雨无违,远近
下,各得其嗣。”
凡人君者,覆载万民而兼有之,烛临万族而事使之。是故以天地、日月、四时为主、为质,以治天下。天覆而无外也,其德无所不在;地载而无弃也,安固而不动,故莫不生。圣人法之以覆载万民,故莫不得其职姓,得其职姓,则莫不为用。故曰:“法天合德,象地无亲。”
凡众者,之则亲,利之则至。是故明君设利以致之,明
以亲之。徒利而不
,则众至而不亲;徒
而不利,则众亲而不至。
施俱行,则说君臣、说朋友、说兄弟、说父
。
施所设,四固不能守。故曰:“说在
施。”
,则国治;不肖之君不能胜六攻而立三
,故国不治。三
者何也?曰:号令也、斧钺也、禄赏也。六攻者何也?亲也、贵也、货也、
也、巧佞也、玩好也。三
之用何也?曰:非号令无以使下,非斧钺无以畏众,非禄赏无以劝民。六攻之败何也?曰:虽不听而可以得存,虽犯禁而可以得免,虽无功而可以得富。夫国有不听而可以得存者,则号令不足以使下;有犯禁而可以得免者,则斧钺不足以畏众;有无功而可以得富者,则禄赏不足以劝民。号令不足以使下,斧钺不足以畏众,禄赏不足以劝民,则人君无以自守也。然则明君奈何?明君不为六者变更号令,不为六者疑错斧钺,不为六者益损禄赏。故曰:“植固而不动,奇邪乃恐。奇革邪化,令往民移。”
万都尊祟天而贵风雨。所以尊崇天,是因为万
没有不接受天的意旨的;所以贵风雨,是因为万
没有不靠风
动、靠雨滋
的。若使万
离开天而接受另外
法,就是效法天地的方位,模拟四时的运行,来治理天下的。四时的运行,有寒有暑,圣人效法它,所以有文有武。天地的方位,有前有后,有左有右,圣人效法它,建立国家纲纪。生在左,秋杀在右;夏长在前,冬藏在后。属于生长之事,是文;属于收藏之事,是武。因此,文事在左,武事在右。圣人模仿这些,来实行法令,来判断事理。凡有关法度之事,掌握不可以不正。掌握不正则判断不公,判断不公则治狱不完全合理,办事不完全得当。治狱不完全合理,疏远微贱的人们就无法申诉;办事不完全得当,功利事业就不能充分举办。功利事业不充分举办则国家贫穷,疏远微贱者无法申冤则民间扰
。所以说:“凡将立事,正彼天植。”
施之德虽行而无私,内行不修,则不能朝远方之君。是故正君臣上下之义,饰父
兄弟夫妻之义,饰男女之别,别疏数之差,使君德臣忠,父慈
孝,兄
弟敬,礼义章明。如此则近者亲之,远者归之。故曰:“召远在修近。”
凡人君所以尊安者,贤佐也。佐贤则君尊、国安、民治,无佐则君卑、国危、民。故曰:“备长存乎任贤。”
凡君所以有众者,施之德也。
有所移,利有所并,则不能尽有。故曰:“有众在废私。”
译文
日月之明无私,故莫不得光。圣人法之,以烛万民,故能审察,则无遗善,无隐。无遗善,无隐
,则刑赏信必。刑赏信必,则善劝而
止。故曰:“参于日月。”
四时之行,信必而著明。圣人法之,以事万民,故不失时功。故曰:“伍于四时。”
闭祸在除怨,非有怨乃除之,所事之地常无怨也。凡祸之所生,生于怨咎;怨咎所生,生于非理。是以明君之事众也必经,使之必
,施报必当,
言必得,刑罚必理。如此则众无郁怨之心,无憾恨之意,如此则祸
不生,上位不殆。故曰:“闭祸在除怨也。”
凡人者,莫不利而恶害,是故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天下所谋,虽立必隳;天下所持,虽
不危。故曰:“安
在乎同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