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山国轨(2/3)

桓公说:“实行统计理财方法应该怎么办?”回答说:“一个乡有土地多少?用费的一般标准多少?粮总值多少?还有:一个县的人多少?土地多少?货币多少才合于该县需要?谷价多才合于货币通之数?全年计算供应人后,余粮多少?还有一乡的女劳力全年行纺织,其成品多少?应当把成品时价算总值,全年,供全穿用后,余布多少?还要有另外一组统计项目,调查土地的情况。”

曰:“盐铁抚轨,谷一廪十,君常九,民衣而繇,下安无怨咎。去其田赋,以租其山:家重葬其亲者服重租,小家菲葬其亲者服小租;修其室者服重租,小家为室庐者服小租。上立轨于国,民之贫富如加之以绳,谓之国轨。”

桓公说:“为什么要用另一组统计项目,调查土地情况呢?”仲回答说:“有生长芜蒲的沼泽地,有生长竹箭檀朽的山地,有污下的低洼地,有生长鱼鳖的溏地。这四土地,君主若都善于理和控制,就可以从产品上取得收,而不必向人们征税。至于亩产十鼓的上等土地,君主若不纳统计来控制其产品,富民商人就要来控制。他们手中有钱,从不以务农为重,这便是君主的失策了。”

之籍也。”

桓公问仲说:“请问关于国家统计理财工作的理。”仲回答说:“土地有统计,人有统计,需用有统计,常费有统计,货币有统计,乡有统计,县有统计,整个国家都要有统计。不懂得统计理财方法而想要主持国家,不行。”

译文

桓公说:“统计预测的内容怎样产生?”仲回答说:“此事如不保守机密,朝廷就将受制于下面的富民商人。”桓公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呢?”仲回答说:“一个乡土地多少?吃粮人多少?一乡从事纺织的妇女有多少?余布有多少?认真巡视各州各里后,有的情况是:‘地多少,人多少,粮不够有多少。’有的情况是:‘地多少,粮剩余有多少。’必须调查一个标准数据来。这叫作总的统计。然后就计划发行一笔经过全面筹算的货币。对于预计其土地收成超过粮消费的农,就主动借钱给他们。大多借,小少借。山地和中等土地的农,是全年粮不够消费的,也要借钱给他们,以保持其最低生活平。次年,年景好,五谷丰登。官府就对据有上等土地的农说:‘我所贷给你们的共多少钱?乡中粮的现价多少?请照十成减三的比例折价还粮。’这样粮价就会上涨,币值就会下跌。因为上等土地的余粮被官府掌握起来,中等土地又无法补足山地的缺粮,故粮价将上涨十倍。但山地农因已有国家贷款,接济其不足,也不至于过分损失。只是上等土地的余粮及时被国家掌握,使粮价坐长了十倍。这时对妇女所生产的布帛,只要合于国家需用,都加以收购并立下合同。合同乡、市的价格写明:‘官府无钱,但有粮。用粮折价来收购。’这样又用卖回粮办法清偿买布的合同,国家需用的布帛便可以解决。接着粮价又降回到原来平了。再贷放经过统筹发行的货币,再行囤集粮,粮价又上涨十倍。这时通告豪富之家和利贷者们说:‘国君将巡行各地,尔等各应钱若备用。’还通告邻近各县说:‘有存粮的都不准擅自理。如果巡行用粮不够,国君将为解决人用向民间借粮。’邻县四周都由此影响粮价,粮价又坐涨十倍。国君便下令说:‘从富家所借的钱,一律以粮折价偿还。’这样,粮的市价又会降下来了,币值又要上升了。全国的百都百县,其统计理财工作都可此法行事。首先使粮价坐长十倍。其

“国谷之朝夕在上,山林廪械下在上,秋冬夏之轻重在上。行田畴,田中有木者,谓之谷贼。中四荣,树其余曰害女功。室械非山无所仰。然后君立三等之租于山,曰:握以下者为柴楂,把以上者为室奉,三围以上为棺椁之奉;柴楂之租若,室奉之租若,棺椁之租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