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南北长二万六千里,其中水路有八千里,大峡谷六处,大河六百条,内陆河三千条。于是禹派太章从东极走到西极,推算测量,长达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又七十五步;又派竖亥从北极走到南极,推算度量,长达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又七十五步。又总计大的湖泊深潭,深度在三百仞以上的,就有二亿三万三千五百五十九个。禹于是用息土填塞洪水,这样就造出了很多大山。禹在挖掘昆仑山土来填平地上的低洼之处时发现了昆仑山中有层叠之城九重,城高一万一千里,城厚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山上生长着木禾,它长三十五尺。珠树、玉树、琁树、不死树在木禾的西边,沙棠、琅玕在木禾的东边,绛树在木禾的南边,碧树、瑶树在木禾的北边。山旁有四百四十道门,每门相距四里,每门宽九纯,一纯是一丈五尺。旁边还有九个用玉做成栏杆的深井,环围在山的西北角。北门敞开着以接纳不周风。倾宫、旋室、县圃、凉风、樊桐都在昆仑山的阊阖门里面,是昆仑山的疏圃。疏圃里的水是从黄泉里渗透出来的,这种黄水(泉水)环绕三圈后又回复到它的源头,我们把它叫做白水,喝了它可以使人长生不死。
黄河发源于昆仑山的东北山麓,穿过一处大海,流经禹所疏导的积石山。赤水发源于昆仑山的东南麓,向西南流,注入南海的丹泽之东。弱水发源于穷石山,流经合黎时,余波流进了沙漠,穿过沙漠,向南到达南海。洋水发源于昆仑山的西北麓,流入南海羽民国之南。这四条河是天帝的神泉,用它来调和各种药剂,可以滋润万物。
由昆仑山再向上攀登,就是凉风山,登上凉风山就可以长生不死。再向上攀登,就到悬圃山,登上悬圃山,就有了神灵,可以呼风唤雨。再向上攀登,就到达天庭,能登上天庭,就可成为天神。那儿是天帝居住的地方。
扶桑木在东方的阳州,太阳从这里开始照耀天下。建木在南方的都广,众天帝从那里上下天庭,日中心(正午)的太阳照不出影子来,呼喊时也没有回音,这大概就是天地的正中央。若木在建木的西边,其末端有十个太阳,光芒照耀着大地。
九州的面积,四边缘各有千里。九州之外,还有八,也是边缘四方各有千里。从东北方起叫无通,叫大泽。东方的叫大渚,叫少海。东南方的叫具区,叫元泽。南方的叫大梦,叫浩泽。西南方的叫渚资,叫丹泽。西方的叫九区,叫泉泽。西北方的叫大夏,叫海泽。北方的叫大冥,叫寒泽。这八殥八泽的云气凝成雨水滋润九州。
八殥之外还有八纮,也是边缘四方各有千里。从东北方起叫和丘,叫荒土。东方的叫棘林,叫桑野。东南方的叫大穷,叫众女。南方的叫都广,叫反户。西南方的叫焦侥,叫炎土。西方的叫金丘,叫沃野。西北方的叫一目,叫沙所。北方的叫积冰,叫委羽。这八?的气流形成气候的寒冷暑热,和八风的风向结合,所以定能兴风作雨。八纮之外,还有八极。自东北方起叫方土山,叫苍门。东方叫东极山,叫开明门。东南方叫波母山,叫阳门。南方叫南极山,叫暑门。西南方叫编驹山,叫白门。西方叫西极山,叫阊阖门。西北方叫不周山,叫幽都门。北方叫北极山,叫寒门。这八极的云气凝成雨水洒遍天下;这八门的风调节着四季的寒暑变化。八纮八殥八泽的云气都凝成雨水降落九州,滋润中土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