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祭统(2/5)

而不失其。此之谓亲疏之杀也。古者,明君爵有德而禄有功,必赐爵禄于大庙,示不敢专也。故祭之日,一献,君降立于阼阶之南,南乡。所命北面,史由君右执策命之。再拜稽首。受书以归,而舍奠于其庙。此爵赏之施也。君卷冕立于阼,夫人副袆立于东房。夫人荐豆执校,执醴授之执镫。尸酢夫人执柄,夫人受尸执足。夫妇相授受,不相袭,酢必易爵。明夫妇之别也。凡为俎者,以骨为主。骨有贵贱;殷人贵髀,周人贵肩,凡前贵于后。俎者,所以明祭之必有惠也。是故,贵者取贵骨,贱者取贱骨。贵者不重,贱者不虚,示均也。惠均则政行,政行则事成,事成则功立。功之所以立者,不可不知也。俎者,所以明惠之必均也。善为政者如此,故曰:见政事之均焉。

凡祭有四时: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尝,冬祭曰烝。礿、禘,义也;尝、烝,义也。禘者之盛也,尝者之盛也。故曰:莫重于禘、尝。古者于禘也,发爵赐服,顺义也;于尝也,田邑,发秋政,顺义也。故记曰:「尝之日,发公室,示赏也;草艾则墨;未发秋政,则民弗敢草也。」故曰:禘、尝之义大矣。治国之本也,不可不知也。明其义者君也,能其事者臣也。不明其义,君人不全;不能其事,为臣不全。夫义者,所以济志也,诸德之发也。是故其德盛者,其志厚;其志厚者,其义章。其义章者,其祭也敬。祭敬则竟内之孙莫敢不敬矣。是故君之祭也,必亲莅之;有故,则使人可也。虽使人也,君不失其义者,君明其义故也。其德薄者,其志轻,疑于其义,而求祭;使之必敬也,弗可得已。祭而不敬,何以为民父母矣?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而明着之后世者也。为先祖者,莫不有焉,莫不有恶焉,铭之义,称而不称恶,此孝孝孙之心也。唯贤者能之。铭者,论譔其先祖之有德善,功烈勋劳庆赏声名列于天下,而酌之祭;自成其名焉,以祀其先祖者也。显扬先祖,所以崇孝也。比焉,顺也。明示后世,教也。夫铭者,壹称而上下皆得焉耳矣。是故君之观于铭也,既其所称,又其所为。为之者,明足以见之,仁足以与之,知足以利之,可谓贤矣。贤而勿伐,可谓恭矣。故卫孔悝之鼎铭曰:六月丁亥,公假于大庙。公曰:「叔舅!乃祖庄叔,左右成公。成公乃命庄叔随难于汉,即于宗周,奔走无。启右献公。献公乃命成叔,纂乃祖服。乃考文叔,兴旧耆,作率庆士,躬恤卫国,其勤公家,夙夜不解,民咸曰:『休哉!』」公曰:「叔舅!予女铭:若纂乃考服。」悝拜稽首曰:「对扬以辟之,勤大命施于烝彝鼎。」此卫孔悝之鼎铭也。古之君论譔其先祖之,而明着之后世者也。以比其,以重其国家如此。孙之守宗庙社稷者,其先祖无而称之,是诬也;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弗传,不仁也。此三者,君之所耻也。昔者,周公旦有勋劳于天下。周公既没,成王、康王追念周公之所以勋劳者,而尊鲁;故赐之以重祭。外祭,则郊社是也;内祭,则大尝禘是也。夫大尝禘,升歌《清庙》,下而《象》;朱玉戚,以舞《大武》;八佾,以舞《大夏》;此天之乐也。康周公,故以赐鲁也。孙纂之,至于今不废,所以明周公之德而又以重其国也。

凡赐爵,昭为一,穆为一。昭与昭齿,穆与穆齿,凡群有司皆以齿,此之谓长幼有序。夫祭有畀辉胞翟阍者,惠下之也。唯有德之君为能行此,明足以见之,仁足以与之。畀之为言与也,能以其余畀其下者也。辉者,甲吏之贱者也;胞者,吏之贱者也;翟者,乐吏之贱者也;阍者,守门之贱者也。古者不使刑人守门,此四守者,吏之至贱者也。尸又至尊;以至尊既祭之末,而不忘至贱,而以其余畀之。是故明君在上,则竟内之民无冻馁者矣,此之谓上下之际。

译文

贤者的祭祀,一定会得到鬼神所赐的福,但这个福,不是世俗所说的福。贤者的福,是备的意思。而备字咋讲呢?是一切事情都顺着理办的意思。无所不顺,这就叫备。其意思是说,对自己,着良知行事;对外界,理行事。忠臣的事奉国君,孝的事奉双亲,其忠其孝都来源于一个顺字。对上则顺着鬼神,对外则顺着君长,对内则顺着双亲,这样了才叫备。只有贤者才能到备,能到备然后才能到必然得到鬼神赐福的祭。所以贤者的祭祀,不过是竭尽自己的诚信与忠敬,奉献祭品,行其”典礼,和之以音乐,稽之以季节,洁净地荐献而已,并不存心要神保佑赐福。这才是孝举行祭祀时的心情。孝的祭祀,是用来完成对父母生

理百姓的方法之中,没有比礼更重要的了。礼有吉、凶、宾、军、嘉五,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祭礼。祭礼,并不是外界有什么东西迫你这么办,而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夏秋冬,时序推移,人们伤时,景生情,不由地就会想起死去的亲人,这情的表达就是祭之以礼。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完全理解祭礼的意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