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孝武本纪(8/10)

桐山,然后到甘泉。命祠官宽舒等筹建泰一祠坛,仿照薄忌泰一坛的形式,坛有三层。五帝坛环列在泰一坛的下面,各自依照它们所属方位,黄帝在西南,修筑八条鬼神通道。泰一所用的祭品,和雍地的一个畤相同,再加甜酒、枣子、干肉一类的东西,杀一头牦牛,作为俎豆牢具礼器中盛着的祭品,而五帝只有用俎豆盛着进献的祭品和甜酒,五帝坛下面四周的地方,连续祭礼随从的群神和北斗。祭毕后,剩余的供祭祀用的肉全部用柴焚烧。祭祀用的牛是白色的,鹿放在牛的肚中,猪又放在鹿的肚中,浸泡在水里。祭日用牛,祭月用羊或猪,只用一牲。祭祀泰一的司祭官员穿紫衣和绣花的衣服,祭祀五帝穿着每帝所代表的颜色的衣服,祭日穿赤色衣,祭月穿白色衣。

十一月辛巳朔日早晨冬至,黎明时,天子开始郊祭泰一。早晨祭日,夜晚祭月,行拱手礼;而祭拜泰一则如同雍的郊祀礼。祭祀的祝词说:“上天开始将宝鼎神策授与皇帝,一个月接着一个月,终而复始,皇帝恭敬地拜见。”祭服是黄色的。祭祠时火炬排列满坛,坛旁放着烹炊用具。主管官员说“祠坛上有光芒”公卿们说“皇帝开始在云阳宫郊祀祭拜泰一,主管官员捧上六寸的大壁,献上肥壮的牛,供众神享用。那天夜晚有美丽的光彩,到了白天,有黄色云气上升,与天空连成一片”太史公、祠官宽舒等说:“神灵显示的美丽的光彩,是保佑多福的征兆,应该在这光彩照耀的区域内建立泰畤坛,作为天降祥瑞的明显应验。命令太祝掌管秋天和腊月间祭祀。三年天子郊祭一次。”

这年秋天,为了征伐南越,向泰一祷告,用牡荆做旗柄,在长条形的旗子上画日月北斗飞龙,象征天一三星,为祭祀泰一的前导旗帜,称之为“灵旗”为兵事而祷告时,太史手捧灵旗指向所要征伐的国家。五利将军的使者不敢入海,往泰山祭祀,皇上派人暗中尾随检察,实际上没见到什么。五利谎称见到他的老师,他的方术已穷尽,多数不能应验。皇上于是杀了五利。

这年冬天,公孙卿在河南等候神灵,在缑氏城上看到仙人的脚印,有一种像野鸡的动物,在城上走来走去。天子亲自到缑氏城察看脚印。问公孙卿:“你该不会仿效文成、五利吧?”公孙卿说:“仙人不是有求于人主,而是人主有求于他。求仙人之道如果不稍为放宽延长些时日,神仙是不会来的。谈神仙这种事,事情好像很迂阔荒诞,要好几年的时间才可请来。”于是各郡国都修筑街道,修建宫观和名山上的神祠,期望天子驾临。

这年,已经消灭了南越,皇上的宠臣李延年以美妙的音乐来进见。皇上很赞赏,下交公卿讨论,说:“民间祭祀尚且有鼓舞音乐,现在郊祀却没有乐章,难道这样合适吗?”公卿们说:“古时祭祀天地都有乐章,这样才能以礼祭祀神灵。”又有人说:“泰帝使素女弹五十弦瑟,音调悲切,泰帝忍不住悲泣起来,所以破开她的瑟为二十五弦。”于是为讨伐南越的胜利而举行赛祭,祷告祭祀泰一、后土,开始用乐舞,又增招歌童,制作二十五弦的瑟及箜篌瑟是从此开始的。

第二年冬天,皇上提议说:“古人先用兵犒赏军队,然后封禅。”于是北出巡视朔方,统率十余万士卒,回来时在桥山祭黄帝墓,在须如以酒食犒赏军队。皇上问:“我听说黄帝没有死,为什么现在有坟墓?”有人回答说:“黄帝己成仙上天,他的臣子们把他的衣服帽子埋葬了。”到了甘泉,为了将在泰山举行封禅,先将这一特别事件祭告泰一。

自从得了宝鼎后,皇上就和公卿、儒生讨论封禅的事。封禅典礼由于用得稀少而荒废断绝了,没有人知道它的礼仪,儒生们就采取《尚书》、《周官》、《王制》等书上所记载的望祭、射牛的事情作为封禅的仪式。齐人丁公九十多岁了,对皇上说:“封,应该是不死的意思,秦皇帝不得上泰山封祀,陛下一定要上去,先缓慢地上去,如果没有风雨,就可以上去封祀了。”皇上于是命令儒生们练习射牛,草拟封禅的仪式。几年后,到了将要举行封禅典礼的时候。天子既已听了公孙卿和方士的话,黄帝以上的封禅,都引来怪物和神仙相通,所以想仿效黄帝接见神仙人蓬莱方士,让自己的德行高于世俗,与九皇相媲美,又采用儒家的说法来文饰外表。儒生们既不能辩明封禅之事,又牵扯拘泥于《诗》、《书》古文的记载而不敢自由发挥。皇上把封禅用的器物给儒生们看,儒生们有的说“和古代不同”,徐偃又说“太常诸生行礼不如鲁人好”,周霸会集儒生计划封禅的事情,皇帝便贬退了徐偃、周霸,罢黜全部儒生,不予任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