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公即位时,赵简子问史墨说:“季氏会灭亡吗?”史墨回答说:“不会。季友为鲁国立过大功,受封于鄪是国之上卿,至季文子、季武子时,累世增其功业。鲁文公死,东门逐杀嫡立庶,鲁国君丧失其权。权力掌在季氏手中,至今已历四代国君了。人民不知道他们的国君,这样的国君怎么能掌握国家!因此做国君的一定要慎守礼器爵号,不能给予别人。
定公五年(前505),季平子死。阳虎因私愤囚禁季桓子,季桓子与他订立盟约,才被释放。七年(前503),齐国伐鲁,占领郓邑,阳虎住在那里作为自己的奉邑,在那里处理政务。八年(前502),阳虎想把三桓之家嫡子全部杀掉,改立起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庶子代替嫡子;阳虎派车接季桓子要杀掉他,季桓子用计脱身。三桓共攻阳虎,阳虎跑到阳关驻扎。九年(前501),鲁军讨伐阳虎,阳虎逃亡到齐,后又逃至晋国赵氏处。
十年(前500),定公与齐景公在夹谷相会,孔子主持礼仪。齐人想袭击定公,孔子按礼仪登阶而上,诛责齐国秦淫乐的乐人,齐侯害怕,未敢袭害定公,而且归还侵占的鲁国土地来谢罪。十二年(前498),派仲由拆毁三桓家族的城墙,没收他们的铠甲武器。孟氏不肯拆毁其城,定公派兵攻伐,不能战胜而作罢。季桓子接受齐国的美女乐工,孔子离开鲁国。
十五年(前495),定公死,其子将继位,就是哀公。
哀公五年(前490),齐景公死。六年(前489),齐大夫田乞杀其君孺子。
七年(前488),吴王夫差强盛,伐齐,到缯地,向鲁国素要牛、羊、猪各一百 头。季康子派子贡说服吴王和吴太宰嚭(pǐ,痞),用礼制折服他们。吴王说:“我们是纹身的蛮夷之人,不值得用礼制来要求。”于是停止索要。
八年(前487),吴国为邹国攻伐鲁,至城下,与鲁订盟约而离去,齐伐鲁,占领三邑。十年(前485),鲁伐齐国南部边境。十一年(前484),齐国又伐鲁。季氏任用冉有甚有成效,因此思念孔子,孔子就自卫国归返鲁国。
十四年(前481),齐国大夫田常在俆(shū,舒)州杀死齐君简公。孔子要求哀公出兵征伐田常,哀公不从。十五年(前480),派子服景伯为使节,子贡为副手,去至齐国。齐归还侵鲁之地。田常初为齐国相,想要亲睦诸侯,所以如此。
十六年(前479),孔子逝世。
二十二年(前473),越王句(gōu,勾)践灭掉吴王夫差。
二十七年(前468)春,季康子死。夏,哀公忧虑三桓之强,想借诸侯之力威胁之,三桓也怕哀公发难,因此君臣之间矛盾很深。哀公去陵阪(bǎn,板)游玩,路遇孟武伯,哀公说:“请问你,我能善终吗?”孟武伯回答说:“不知道。”哀公想借越国力量攻伐三桓。八月,哀公去陉氏家。三桓攻哀公,哀公逃亡至卫国,又离卫至邹,终于去至越国。鲁人又迎哀公回国,死于有山氏之家。其子宁继位,就是悼公。
悼公时代,三桓强盛,鲁国君反如小侯,比三桓之家还要卑弱。
十三年(前454),韩、赵、魏三晋灭掉智伯,瓜分其地为三家所有。
三十七年(前429),悼公死,其子嘉继位,就是元公。元公二十一年(前408)死,其子显继位,就是穆公。穆公三十三年(前376)死,其子奋继位,就是共 公 。共公二十二年(前353)死,其子屯继位,就是康公。康公九年(前344)死,其子匽(yǎn,掩)继位,就是景公。景公二十九年(前315)死,其子叔继位,就是平公。此时六国皆自称为王。
平公十二年(前303),秦惠王死。二十年(前296),平公死,其子贾继位,就是文公。文公元年(前295),楚怀王死于秦国。二十三年(前273),文公死,其子雠继位,就是顷公。
顷公二年(前271),秦攻克楚国郢都,楚顷王向东迁都于陈。十九年(前254),楚伐鲁,战区徐州。二十四年(前249),楚考烈王伐灭鲁国。顷公逃亡,迁居到都外小邑,成为平民,鲁国祭祀灭绝。顷公在柯邑死去。
鲁国自周公至顷公,总计三十四代。
太史公说:我听说孔子曾说“鲁国的道德真是衰微至极了!洙水泗水之间人们争辩计较不已。”看看庆父、叔牙和闵公即位之时,鲁国多么混乱不堪!隐公桓公交替之事;襄仲杀嫡立庶;孟孙、叔孙、季孙三家本是臣子,却亲身攻打昭公,以致昭公逃亡。他们虽一直遵循礼仪揖让之节,但实际行事又多么与此违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