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个屁!侦察兵不是拿来守阵地的!”老甘斩钉截铁道,迅速重新武装完毕,立了起身来,在四班战士诧异的目光中,理了理用枝条伪装过的GK80头盔,把那把吸引眼球的缅刀挂在身侧,无比豪勇自傲的长笑道:“没看我穿的是迷彩的么?(PS:那时侦察兵才穿双面迷彩服,普通步兵还是一色绿。)六连的,记住:你们再牛也不过是步兵,而老子是丛林之王!”说罢,在众人目光中爬出防御点,再次隐没入低矮密集的树丛中…
这是一场典型的丛林战。敌人一个排还剩24人(PS:有部分已经被老甘三人给料理了。),其中3人重伤,成散布在密集的矮树林和灌木丛中,其中敌人约一个班正靠着茂密植被的掩护向4班发起攻击,而剩下的除了重伤员都小心警戒着四周。他们也发现了老甘三人的存在,除了连同伤员在内的5个人,剩下的人分成了2、3人的小组原地警戒着把负责进攻的一个班和伤员及护卫人员夹在中间成一各负责东、南、西三面中的一面。或许是援军将到,他们的进攻决心和欲望稍有懈怠,但也死死拖着4班后退的脚步,意图等待敌人先头连的到达后,群起而攻,迅速歼灭4班,冲向正忙于防御准备和部署的六连解决战斗,重新夺回611高地。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多亏了他们的那一丝懈怠,给四班获得了无比珍贵的喘息的机会,也给自己埋下了覆亡的引子。
这样密集丛林中的战斗往往都是短兵相接,视野不足100米,有效射程不足50米,因为倒塌的矮树本就凹凸不平的洼地地形变得更复杂了;深深的茅草,灌木几乎有1米多高,人向下一蹲,或走进去3、5米内稍稍一弯腰就不见人了,所以那战斗中的敌人在哪里谁也无法预知;也许就在你瞬间发现了敌人并迅速掏枪将敌人撂倒的瞬间,隐藏在更深处的敌人会迅速发现你并射击将你结果了。这样的事谁也无法预料,这也是连长为什么之前将潜伏地域设在这里的根本原因;在这里战斗胆大心细、反应迅速是最重要的,当然还要有一点运气的庇护。
老甘小心着不发出一声绕了个大圈向着敌人大概的集结位置,搜索前进。他左手握紧了缅刀,右手拧紧了64式手枪;尽量在粗实的树干上小步快跑着,不要踩在倒成一堆的树枝上,借着草丛和树丛的掩护,迅速向敌人接近了过去。这家伙也是个练家子,家传祖师正是清时雍正朝著名的‘粘杆’头子甘凤池,甘家刀、掌上的功夫可是威震北武林,咱们祖上都是29军大刀队上的,拜过把子,老甘从小就跟老子打到老的发小,所以也才那么熟。其实这浑人就是你们这些小毛头现在崇拜无比的‘穿山豹’,不过今天老子在你们面前露了丑,也要抖搂、抖落那老不死的底细。知道这家伙那时还有个匪号叫什么吗?叫‘赶尽杀绝’!这匪号就是从他那天战斗砍翻的一个敌人开始落下的;哎,这煞星;老山四大恶人老三,也就比被迫顶肉盾的安安好些。其实不是他的错,都是武功惹的祸啊!可怜的赖步达…
老甘一面小跑着,一面竖起了耳朵倾听着阵阵枪声和爆炸声里的丝丝异响。在估摸着大概接近了敌人的时候,慢慢放缓脚步来,用缅刀慢慢撩开树枝和茅草,冒着荆棘的刺痛,弯下腰,佝偻着身子一步一步向着敌人枪响的方向偷偷摸了过去。周围不远处是由张光北和詹道辉组成的狙击小组,他们在单独伏击了意图迂回穿插的两股敌人后,牵扯主敌人后卫注意力后,也慢慢靠向了敌人。敌人已经有所警觉,为了隐蔽和麻痹我们,他们除了前面进攻的十余人手里的枪依然同四班交火着;剩下的所有人都保持着缄默,异常小心周围情况,一场以寡敌众的遭遇战看来无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