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十三章不投降不撤退(2/2)

几乎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加声援的行列之中。从普通的工人、学生,到各所大学的教授,经商的商人们…

写这篇文章的人显然是个知情者,文章甚至罗列了郑永的世,年龄等等。

“不投降,不撤退!全民同心,决死一战!”

正是从这一天开始,郑永和他所苦苦死守着的奉天,成为了全国人民无时无刻都在牵挂肚着的中心所在!

这一个个故事,都被包上了一层层传奇的彩…

名为“孤城铁军”的这篇文章一经见报,很快再次引起了轰动。

为了中国大地家喻晓的三个名字。

在这篇文章里“百劫生”以一个当事者的份,详细介绍了郑永和所过的每一件事情。

不过还好郑永没有看到这篇文章,否则,只怕他自己也会到难为情。

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

民众的力量永远是大的,郑永的一切不知为什么,迅速在民众的嘴里传了开来。

文章里完全没有提到奉天城防司令赵镇藩,一切的功劳都归功到了年仅二十一岁的郑永上。

至于写这篇文章的“百劫生”究竟是谁,反而没有人去关注了…

学生、工人、市民罢课、罢工、罢市,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游行,声援在奉天血战着的军民,声援打响抗日第一枪的郑永以及他的士兵们。

更加让人有些吃惊的,是郑永守狭山嘴的战斗过程居然披来。不过,这个过程和1连经历过的真实战斗却实在有着太大的区别。

赵镇藩,原东北边防军第7旅旅参谋长,但那个郑永是谁?以前为什么从来没有听过这个名字?

在这个版本中,1连抵挡住了两千余名锐日军的番冲锋,飞机、坦克、火炮,对着狭山嘴狂轰烂炸,整个阵地都几乎被夷平了,但在郑永的指挥下,1连依旧整整抗击了日军一整天的时间,而后,才主动撤离了阵地…

声援的电报如雪般的飞向奉天,其后,《大公报》、《申报》,乃至于一贯为西洋人说话的《字林西报》都刊登了一篇署名为“百劫生”所写的文章。

这成为了游行队伍最响亮的号。

黄坡孤退敌,千里护送少帅;旅顺孤胆英雄,击毙日军军官义贺信;重重包围之下,巧于旅顺脱险…

在这文章中“百劫生”用很巧妙的方式,把年轻的郑永描述成了一个对国家无限忠诚,为政府无限忠诚,对总司令无限忠诚的战争天才。

而这也更加为郑永和他的1连增添了几分传奇的彩。

一个如此年轻的军事“天才”一个为国家赤胆忠心的军人,一个上写满了传奇的青年,很快郑永的名字便成为了无数血赤的崇拜偶像。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