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八十二章 伐大树(上)
公元1908年12月28日,农历十二月初六,光绪三十四年。
北京城,内城大清门。
站在城楼上可以望见外城的天坛和先农坛,不过一般来说不是谁都有资格站上去的,没有旨意,便是太监总guan也不能站到大清门上。
北京城被分为内外两城是明代嘉靖年间的事,当时的明朝廷本打算在内城之外修一圈外城,以加qiang京城防御,但无奈国帑空虚,最终只修了南边的一座外城,因而又被称为南城,俯瞰北京城,那就是一个“吕”字形。
明末闯王的大军最先攻破的就是南城,只是可惜闯王没有坐天下的机缘,最终成为北京南北两城主人的是从关外南下的八旗兵。
满清入主中原之后,为便于统治,同时也是chu于皇城安全的考虑,将原本居住内城的汉民全bu赶到外城,而以八旗兵丁安置内城,分布于紫禁城周遍,拱卫大内,内城从此成为旗人天下,汉民百姓只能在南城居住。
二百余年过去,这个南北分居的老规矩一直延续下来,如今的北京城liu传着“东富西贵北贫南贱”的说法,其中的那个“南贱”就是说得居住在南城的百姓,便是进京赶考的举人、腰缠万贯的富商,只要你没入旗,也只能在南城居住,至于旗人,哪怕是穷得只有一tao衣裳穿,也绝不会自贱shen价去南城居住,当然,逛八大胡同不算。
不过这老一tao的规矩渐渐也行不通了,洋人的使馆就立在内城,朝廷连个pi也不敢放,于是干脆对南城汉民北迁的举动也就睁一只yan闭一只yan了,不少原本在内城北边苦熬日子的穷旗丁也趁机把自己的房子转了chu去,捧着银子到南城居住去了。
北京的内城与外城就靠一座正yang门隔开,正yang门民间俗称大前门,站在城门楼子上就能望见南边的火车站,当年chu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就是在那里被炸的。
正yang门往北过去就是大清门,过了大清门就是御dao,那就是紫禁城了。
大内重地向由旗兵驻守,当年八国联军杀到京城的时候,最后的战斗就是爆发在大清门一带,旗兵死伤惨重,后来中外议和,朝廷ca干了旗兵的血,又跟洋人和好了,如今洋人的使馆区就在大清门旁边,叫东jiao民巷,jin挨着紫禁城,每天早上,紫禁城的旗兵都能听见使馆卫队那洋腔洋调的喊cao2声,有的时候洋兵巡逻到大清门附近,还冲着旗兵打几个呼哨——朝廷和外国公使把这叫zuo“中外友谊”革命党人把这叫zuo“丧权辱国”旗人把这叫zuo“看西洋景”
不论如何称呼,如今的形势就是,在堂堂大清国的皇城边上,有一个国中之国,化外之区。
国中之国也好,化外之区也罢,这并不能影响到大清国朝廷的赫赫威仪,不guan洋兵是否巡逻,也不guan大清门外是否站着鬼tou鬼脑的洋鬼子记者,这大清门每天都要在钟鼎声中开启两次,一次是军机大佬们上朝,一次是军机大佬们下朝,若是赶上大朝议,大清门开启的次数会更多,当然,皇帝不可能经常叫起朝议,但军机chu1的工作却要及时chu1理,每日天不亮便要去皇城办公,这zuo军机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现在,那jin闭的大清门又在钟鼎声中缓缓开启了,几ding二人肩舆鱼贯而chu,小太监们将诸位军机大佬抬chu了皇城,大清门外等候着的那些官轿纷纷迎了上去,在武装戈什哈的护卫下将各位军机大佬请上了轿。
锣声一响,各ding轿子anbu就班的抬了起来,轿夫们踩着积雪上了御dao,抬着轿子向各自的府邸行去,两旁开dao的戈什哈如临大敌,挥舞鞭子将路人纷纷赶开,自从张之dong遇刺之后,这京中大臣王公无不战战兢兢,不少人已开始在ma车、轿子上镶嵌铁板了。
仪仗那也是全tao的,高脚牌、执事牌、绸伞、香炉,诸般讲究一样没落下,虽说如今国事不振,可这场面工夫是不能丢的,官场上讲究的就是一个脸面,军机大佬的威风更是要zuo足。
在诸位军机大佬中,肃亲王善耆是第一个回府的,原因很简单:他的肃王府就在东jiao民巷边上。当年八国联军杀来的时候,肃王府也是诸王府中第一个倒霉的,一群洋兵放得一把火ying是将那座铁帽子王府烧成了白地,连王府里未来得及抢chu的“阎王帐”薄子也被烧得干干净净,差点便宜了那帮租zhong王田的穷哈哈。
不过铁帽子王到底是铁帽子王,只要铁帽子还在,建王府跟玩儿一样,不过一年光景,肃王府又涣然一新,比那旧宅子还要阔气许多,虽比不上庆王府,可因为跟洋人沾边,王府里的洋玩意儿也比其他王爷的多。
这不,善耆的轿子还没落下,那回事chu1的门官就抓起电话,向府里通报,等善耆从轿子里走chu来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