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39章归来(2/2)

作为穿越,赵北很清楚蔡锷是什么人,也知他的才,很想将他拉拢过来,帮助共和军组建一座新式军校和一座参谋学院,不过蔡锷并未一答应,而是说要等到战争结束之后才给他回话,对此,赵北也无可奈何,只好随他了,反正还有一个蒋方震、一个张孝准“中事三杰”中随便拉来一个,那都是无价之宝,因为他们都接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不是国内那些武备学堂培养的半调可以比地。

章,被委任为“中华光复军参谋长”派到蕲州辅佐熊成基整顿

“呵呵,也不算假公济私啊,私人宴会都是我自掏腰包会帐,没有动用一分一的公款。”赵北一本正经的说。蔡这话说得也不算太过夸张,不过赵北每月地薪金倒是也有大半投了餐馆,好在他现在是光一条,倒也没有人在耳旁聒噪。

见蒋方震一脸愕然,蔡揶揄:“百里兄,你不必惊讶,这是总司令在假公济私呢。你刚回国,大概不知,总司令平常吃饭都是在底下的连队里和士兵一起吃,吃的是一样地饭一样的菜,平时很少见到荤腥,所以呀,每当有贵客到来,他总要如此假公济私一番,一来是为了款待客人,二来嘛,也是为了打个牙祭,祭祭自己的五脏庙。”

等蔡锷正式走上任“建国战争”就爆了,在接到了委任他为“建南路参谋长”的命令,到蕲州视察了熊成基的队,然后又不停蹄赶到武汉,拜会了共和军总司令赵北,并参观了汉兵工厂和钢铁厂。

“百里兄,你倒是直白,一下船就遂自荐。”蔡揶揄

“最近东北、蒙古都不太平,日本和俄国蠢蠢动,想趁着局势混摸鱼,咱们不能不防啊。虽然军队的大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早一日开始,便早一日有力量保护自己。”

赵北连连,抢过蒋方震手里的那只提包,说:“走,先去黄鹤楼,咱们给你接风洗尘。”

蒋方震,指了指那只提包,说:“这包里装了不少德事书籍,都是德文,还没翻译完,总司令抢过去,莫非是想据为己有不成?”

几人相视一笑,都去争着提那包,互不相让,后来卫队长田劲夫实在看不下去了,赶了过去一把抢走,才算是解决了这件“提包之争”

“这是农的信,他打算去投北洋军。”

当从蔡锷那里得知蒋方震和张孝准要回国之后,赵北就翘以待了许多天了,为此,他甚至将攻四川地战役起时间一再推迟,这让袁世凯暴如雷,但却又无可奈何。

为了向蒋、张二人表示自己的诚意,赵北特意拉来军乐队,并亲自带着卫队到码迎接,张孝准也还罢了,可蒋方震却是无论如何也要挖过来的人才,那可是中国近代的“兵学泰斗”他写地《国防论》明确提了中日之间的全面战争只能是持久战“以空间换时间”才是当时地中国对抗日本地正确战略。

“兵法曰:上下同胜。难怪共和军能独扛革命大梁,有总司令带作则,底下的军官又有哪个敢不把士兵当人看?”

“不直白不行啊,军队不,国家就不,这个时代的中国,还是要靠军人来拯救的。”蒋方震叹

这样地军事人才怎能让他溜走?泡,也得把他拿下!

“百里兄,你该不会也想去投北洋军吧?”赵北心里可不太舒服,蔡被光复会拉过去了,张孝准又去投奔袁世凯,这蒋方震若是再跑了,那可就太失败了。

“百里兄,这一你放心,我们都想让中国起来,咱们革命军人,参加革命就是为了驱逐列我中华。”

“农在上海就转北上了,他想去天津。”蒋方震将包打开,从里封信,给蔡锷。

蒋方震叹了气,说:“当年从日本回国地时候,我就特意去北洋新军看过,军容虽整,械虽,但军人缺乏一应有的新时代气息,在我看来,北洋军不过就是换上了新式军装和武、用新式方法训练的旧式军队而已,在那支军队上,我看不到任何对抗列的希望。当年松坡在《新民丛报》上说得好,中国弱不仅弱在躯,更弱在思想!北洋军看上去兵壮,但维持军心士气的不过还是过去的那老一,官位、金钱而已。在船上我看了几份最近新的报纸,上面提到了湖北地新政举措,似乎与过去大不相同,既然民政方面如此,那么军政方面又如何呢?我打算先到湖北看看,若是共和军有新气息,我便留在湖北,就怕总司令不肯接纳。”

赵北不由一乐,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笑:“当然接纳!你能来湖北,共和军当然迎!”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