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八章危局(2/2)

端方以己度人,当然不会明白这些革命志士前赴后继的真正原因,为了这个国家的崛起,为了唤醒沉睡的民众,他们愿意付任何代价,哪怕是自己的生命,在这万齐喑的时代里,唯有他们的生命之光不时的划过漆黑的夜空,绽放的光辉短暂,却又是那样的光彩夺目。

“若是北洋第一镇在我手上,就好办了。”荫昌冷不丁冒一句话。北洋近畿陆军第一镇的前是京旗常备军,闻名天下的“北洋六镇”之一,该镇兵员多为旗人,而且装备之良,堪称北洋新军第一,实际上充当着禁卫军的角,负责看住袁世凯的北洋五镇。

如今世变了,这底下的草民也不把朝廷命官放在里了,尤其是那帮叫嚣排满兴汉的党,更是横行无忌,让人胆战心惊,他们组成的那些暗杀团、暗杀队神鬼没一般,到杀官造反——光绪二十六年,党史如谋炸两广总督德寿,光绪三十年,党万福华在上海枪击广西巡抚王之,光绪三十一年,党王汉在河南彰德火车站枪击侍郎铁良,光绪三十三年,党刘思复谋炸广东师提督李准…

从那次刺杀事件之后,端方就落下一个病,听不得鞭炮响,逢年过节放鞭炮,他总是躲在书房里,将门窗关,生怕那爆竹声中飞来一颗炸弹,就连此次秋阅兵,他也没敢听那炮声,坐在将台上的时候,他的耳朵里是着棉的。据给端方看过病的洋人医生说,这叫“弹震症”最早现于日俄战争时期,通常只有那些在炮击中幸存下来的士兵才会发病,这是心病,很难治,其实,不止端方得了弹震症,那次洋考察的五大臣每一个人都得了不同程度的弹震症,迫使朝廷不得不调整了洋考察大臣的名单,就连那些没挨炸的官员,也都人心惶惶,疑神疑鬼,门之前总要向家人代一番,免得走在路上被一颗弹或一颗炸弹掉,来不及留下后事安排。朝廷风声鹤唳,百官鸦雀无声,放如今的大清国官场,哪个不是谈虎变?这一切,都是拜革命党的那些死士所赐啊。

驻跸黄泥港镇后,整整一天一夜,端方与荫昌均是未沾枕未合,焦灼、彷徨的情绪让他们无法睡,对于朝廷中枢的反应迟钝,他们很是不满,但却无可奈何,与他们一样,两镇新军官兵上上下下也是一天没睡,由于端方疑心江苏新军第九镇可能会发生动,因此下令收缴该镇弹、刺刀,尤其是炮弹,更是一颗不少的都搬到了辎重船上,并命令湖北新军看住江苏新军,并将最不可靠的江苏新军三十三标调到南边,让他们靠近长江扎营,再命观的江北提督王士珍坐镇营中弹压,并从九江连夜调来几艘炮舰,就近监视,因为该标的兵不是招募而来的,而是照新兵制征募而来,等于是拉壮丁,所以军心最为不稳。

如此一来,不仅江苏新军群情汹汹,就连负责监视的湖北新军也是忿忿不平,到了后来,为了稳妥起见,端方脆将湖北新军的弹和炮弹也收缴了,只留下刺刀,让他们和自己的卫队继续监视江苏第九镇。

堂屋里一时静得诡异,端方停止了叹息,闭上两,一副老僧定的模样,荫昌却仍在脑袋上挠来挠去,两人商议了一夜,却连作战计划都没拟好,这却怪不得旁人,只怪端方疑神疑鬼,谁也信不过,放着新军的参谋班不用,偏偏拉着荫昌在这里对着地图指指,荫昌固然懂得军事,但他又不是全才,现代战争,不仅仅要制订作战计划,后勤、辎重、补给,诸多方面都不可忽视,这是参谋们的事情,端方叫荫昌一人独揽,他却是力不从心,想叫来幕僚商议,这才想起,两人是来观本就没带几个幕僚。

当然,这是一句废话,第一镇远在北方,又必须保卫京城,本不可能远调南方,要调,也只能调袁世凯的那五镇北洋新军。

作为锦衣玉的旗人贵胄,端方实在无法理解这些革命党人的行为,就拿那吴越来说,他吴家本是桐城族,书香门第,其本人也应过科举,也曾过状元梦,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庚年后毅然投革命,拼着死后在名字上加一个“木”字偏旁,也要反清革命,为了革命不惜舍与朝廷命官同归于尽…这都是什么人啊,为了排满,连命都不要了。

朝廷明旨。端方是在害怕啊,他怕起义军声势太大,裹挟秋队一起造反,万一走在半路军队哗变“辜负圣恩”是小事,丢了脑袋才是大事啊。

尤其让端方心惊的是光绪三十一年秋天的那次刺杀,当时的他,作为钦命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之一,在镇国公载泽的带领下,意气风发的在京城大前门外的火车站踏上征途,但还没等火车启动,一声轰然响,五大臣乘坐的那节车厢就只剩下了一半,五大臣中,载泽、绍英浑是血的被人抬下了火车,端方等人虽未重伤,却也着实吓得不轻。事后查明,那颗炸弹是革命党人吴越随携带的,那吴越化装成随班皂吏,在内应的帮助下混上了车,本在火车启动之后将炸弹投,不料那颗炸弹过于,提前爆炸,将吴越炸得粉碎骨,若非如此的话,端方等人绝无生还之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