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二章密议(2/2)

“潘队官?”杨王鹏等人一愣。这潘康时正是群治学社目前唯一的一名级军官,现为四十一标一营左队队官,杨王鹏是他的书记官,正是靠着他的掩护,群治学社才得以在短时间内发展起来。

“张立诚?你跑哪儿去了?我还以为你也牺牲了呢…”杨王鹏看清潘康时后那人,但目光一转,却发现另外三人都是陌生面孔,顿时警惕起来。“他们三位是?”

杨王鹏扔了手里的烟,用脚狠狠踩了踩,顺手将那桌上的灯调得更暗,清了清嗓,说:“诸位,不能再犹豫了,如今湖北新军军心不稳,军中又有同盟会的煽动,江苏第九镇更是群情汹汹,该镇不少军官均毕业于安庆武备学堂,与安庆新军军官多为同窗故旧,在安庆发动起义的就是安庆新军,端方、荫昌惟恐第九镇响应安庆新军,对之视如仇敌,第九镇被缴了械,连刺刀都收走了,现在第九镇都憋着气,昨天还派人过来和咱们通气,军心可用,只要咱们一发动,江苏新军必定有所动作。”

为此,杨王鹏急召开了这次全会议,虽然到会的人数还不到总人数的一半,但却现了针锋相对的两不同意见,以杨王鹏为首的一派持继续原定起义方案,死中求活,趁夜发动起义,而另一派则认为,目前的士气、军心已失,不宜轻动,而应该继续在军中潜伏,至于那些已经暴的同志,则应连夜撤退,前往安庆参加起义。由于两派各执己见,会议形成僵持局面。

去再说。”潘康时跨门去,其他人也跟了来。

“咱们的人太少,恐怕无济于事啊。怪只怪咱们当初胆太小,日知会一散,整整一年没敢活动,若是学社早一年成立,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至少,第八镇也能被我们掌握一队。”章裕昆坐在角落里,叹了一句。

“现在说那些没用!问题是,荫昌那贼杀心重,又有端方给他撑腰,旗人是同气连枝,仇视革命,咱们手上也没有弹,想跟他们对着却是力不从心。我还是持我的意见,以不变应万变,该继续潜伏的继续潜伏,已经暴的赶去安庆,不到哪里,都是在革命,何必一定要冒这风险?”坐在另一角落的钟畸说

“是自己人!”杨王鹏走到门后,小声问:“是谁?”

“我叫田劲夫,安庆起义军军官,他们两位是我的下。我们是从安庆赶来的,邀请你们一同参加起义!”其中一名国字脸的青年很豪了自我介绍。

份联络各队中的士兵与低级军官,策动他们起义。

“是我,潘康时(字恰如)。”门外那人回答。

敲门声很有规律,四长五短。

杨王鹏沉片刻,在桌上摸了摸,却发现烟已经没有了,于是咳嗽一声,站了起来,正发话,却突然听到那闭着的店门响了几声。

杨王鹏犹豫了一下,还是开了门,却见潘康时带着几个人站在门外,都是百姓服,手里没拿武

杨王鹏关上门,又加派了几个人去放哨,这才转回桌前,仔细打量那三位陌生人。

众人都是一惊,纷纷摸携带的刺刀,握在手里,一旦是清兵前来拿人,便拼个你死我活,玉石俱焚。

但是,随着荫昌等人的血腥镇压,本已有些蠢蠢动的新军士兵顿时被震慑住了,大好局面看就要丧失殆尽,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发动起义的话,谁还能保证下次的机会能更好?

“我认为,安庆的局面非常危急,该城濒临长江,清军炮舰可来去自如,若以舰上炮轰击,安庆必不可守。所以,我认为要么立即发动起义,策应安庆,要么立即散会,各回本营,保存革命力量,以待时机。总之一句话,不能这么犹豫不决,多耽误一分钟,群治学社的同志们就多一分危险。我刚才数了数,那两百多颗人里,群治学社的至少有十几颗,都是在各营联络的同志,昨天我们还在商议反清革命的大事业,现在却已经两隔了。”学社的另一个邓刚说,随后抬起手角。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