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九章倾轧上(2/2)

才以为,既然陆军大臣缺,不如就叫袁世凯兼领陆军大臣,军机的位也给他留着。”善耆看了铁良一。“当然,这不是实缺,兵还得朝廷派人看着,只叫袁世凯着陆军大臣的名坐镇,好叫北洋新军上上下下安心,甘为朝廷驱使。至于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等人,虽是袁世凯一手提,但如今都是官厚禄,锦衣玉,未必敢推袁世凯为谋主。”

“此乃救时之策,才附议。”

“袁世凯?他…他来什么?没叫他的起啊。”隆裕脸一变。

殿外那太监跪下磕了几个响,这才说:“袁世凯是来请罪的,他说门之前已留了遗折,若是皇上和太后要他死,他绝无半怨言,只望朝廷看在他为朝廷尽忠多年的份上,给他个全尸,也不要灭了他袁家香火,免得将来没人上坟守墓。说得是凄凄惨惨,闻者落泪。”

“静观其变!”善耆说,抬起手在面前画了个圈。“袁世凯若是聪明,接到通电后自会上折请罪,到时朝廷好言相,但不动他,给他个差使,将他圈在京城,哪里也不许他去,他的北洋军更得派人看了,只要袁世凯在朝廷手里,谅北洋军也不敢轻举妄动。”

“回太后,袁世凯脱了官服,一布袍,双手反绑,跪在门前号啕大哭,才在旁边劝了几句,袁世凯是泣不成声,直说自己有负圣恩,对不起先帝的栽培,对不起大清国的列祖列宗,万死不辞其罪,他说自己大权在握,虽有薄功,但亦是重谤缠,为了新政的事情得罪的人太多,本来想甩手不的,可一想到朝廷厚恩,又不得不下去…”

“此乃老成谋国之论,才附议。”载沣叩首说

“卟嗵!”

“既然你们都说附议,那么…”隆裕太后正拍板定夺,却听外一个太监喊:“军机大臣、外务尚书、路政督办袁世凯递牌,恭请圣安!”

“是啊,给袁世凯个什么差事?要不,叫他去监督陵工?”隆裕问

人来说山东地面不太平,不能京,这样的人,怎可当得上‘忠臣’二字?若非当年有人保他,戊戌年的时候就该把他的给去了。”肃亲王善耆看了张之,大摇其。当年戊戌变法,袁世凯首告密,卖了维新派,后来朝廷清算,有御史参了一本,说袁世凯首鼠两端,应该查办,但慈禧的肱骨重臣荣禄却站来说“袁世凯是我安去的卧底”于是袁世凯才得以有惊无险,袁世凯是否真是荣禄安到维新派的卧底没人知,但从那之后,他袁世凯袁项城一路飞黄腾达却是事实,这其中的斗争是多么的惊险,恐怕只有当事人才知

“此议甚妙,才附议。另外,两江总督的缺也得尽快补上,端方现在已为朝廷尽忠,两江向为东南财赋重地,不可无人主持。此外,军队开击都要银,现在国帑空虚,各地赋税、厘捐又缓不济急,朝廷还需向洋人借款,以应军需,借款就要抵押,朝廷可抵押的东西不多了,下就只有盐税、铁路两项洋人看得上,虽说这两样东西都是手山芋,但朝廷此时也顾不得许多了。”

那太监站在殿外罗嗦了半天,养心殿里的小恭王忍不住骂:“小德张!你个狗才。太后是问你袁世凯来什么,不是问你他给了你多少银替他说好话!再罗嗦半句,你以为祖宗家法是摆设么?”

“那肃王的意思是?”隆裕太后问

“臣亦附议。”张之

“给袁世凯差事?”溥伟颇为不满。“不杀他已是朝廷优容,还给他个差事?给他差事,那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是不是也要给些差事?连九江的叛军都说他们是人才,是不是人才我不知,可他们都是袁世凯一手提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