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出了“银流沙焦”这一招。
文玉宁见他运功完毕,忙趋前道:“兄台伤势可好了?”
那少年又叹道:“承兄台惠赐灵丹,这伤毒已是痊愈,只是——只是此恩怕是今生难酬了——”
文玉宁见他伤好,也不及细思他言中之意,连道:“我与兄台一见如故,真所谓不打不相识,如言酬答,就太见外了。”
那文玉宁自下山以来,会过江淮成名英雄之后,已知自己虽是初出道,但师门绝学确远在一般武学之上。
这时会见面前这少年,不论拳、剑、轻功,都神妙不在本门之下,尤其人品雅俊,心中甚是钦敬。
这时文玉宁便邀那人同回客栈,那人略一沉吟,就随着文玉宁回到客栈。
经此一番波折,天已大白,客栈伙计正奇怪文玉宁昨日饭后一去不返,这时见他自外同了另一俊美少年返来,不觉更是摸不着头脑。
两个少年回到房中,互通姓名后,就谈了起来,宛如十年老友。
两人谈论不涉身世,亦不涉师门,只在武功上互相谈论,两人都是一身奇学,一谈之下,互相钦佩,都是得益不浅。
两人经一番奔波,此时都觉疲劳,竟然同塌而眠。
文玉宁醒来时,发觉身旁少年已不在,枕下却压着一张纸简。
玉宁兄:兄见此简时,弟当已在百里之外。弟之不告而行实有难言苦衷也。
弟半生伶丁,每于幻梦中得友如兄者,联剑行侠,岂非人生快事哉?
自与兄相遇,一见如故,允为知已。焉知造化弄人。
吾武当派数十年来皆以能一挫贵派为愿。奈何兄为春华门人而吾为武当弟子也!
自与兄交手后,知武林第一奇人绝学,实拟天人,如兄之身手,当可提名武林顷刻之间,弟当于深山绝壑中为兄预祈也。
此后武当弟子与兄相遇,势必动手,兄虽学识超人,尚祈多自珍重。
弟何洪贞百拜顿首文玉宁看完此简,茫然不知所措。
心想不知“春华上人”和武当有何瓜葛?这新交兄弟碍于师命,又不愿与自己动手,所以悄然别去,一时间,心中千头万绪,烦闷之极。
文玉宁自下山以来,本欲先打听一下自己的身世,但人海茫茫,自己除仅知姓氏外,一无所知,真不知如何下手才好。
这时他在惆怅中,伸手在包袱上一按,忽然触到一块硬硬的东西,不觉大奇?
连忙打开包袱一看,原来就是自己小时一次练剑拾到的那块非金非玉的小牌。
当时师父虽叫文玉宁不必费神去理会那牌上字句,但文玉宁是个极好动的少年,暗中不时仍推想那牌上字句。
虽然想不通诗中之意,但心知那什么奇宝秘籍必与此诗有关。
这时文玉宁心中正不知如何,忽然看见此牌,心中一动,暗道:“反正目下闲着无事,何不去找找这牌中秘密?就算找不到那什么奇宝,多走些地方打听一下自己的身世也好。”当下拿出那牌儿来细细研究。
文玉宁是个极好动而永不甘停于现实的进取少年,但他的好动,并非浮动。
他的内心仍是极为善良而笃实,否则他恩师一代奇人,怎会把他视为毕生传人?
而他那进取的个性,更促使他能在百尺竿头,再更进一步。
且说文玉宁一想及此,更不改虑,忙拿出那小牌儿仔细研究。
那诗句早已被文玉宁背得滚瓜烂熟。
舟行绿水前,雁归洛阳边。
浩浩英雄气,千秋尚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