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物交往,经暗中打听下,得知其中一部份人为镖局人士,另一部份人竟似与官衙有关,这一下,更令冯民和生疑。
需知昆仑派八大门规第五条就是“戒仕”门人弟子绝不得与衙门打上交道。
“千手如来”虽不信李启承竟敢才下山就违背门规,但心中却也疑窦难消。
那时节正是大明王业始定,天子朱洪武大封诸候。
虽说诸候都是皇室兄弟亲戚,但却更是勾心斗角,暗中各树势力。
其中一些聪明的诸候竟想到拢络江湖人士为他们救命。
于是在重酬高官的诱惑下,不少醉心功名的武林人士都为官家拉拢。
“千手如来”万料不到自己满腔心血,培育出来的徒弟竟是一个热衷名利的小人,更想不到他下山不及一年,已与官家混成一片。
究竟纸包不住火,终于一天——“千手如来”发现了这个秘密。
他以上乘轻功潜入官府密室,偷听到他徒弟和官府中人的对话——
“凭老弟这副身手,莫说王府中侍卫无人能及,就是江湖上前辈高手,依我看来也很少有及得上老弟的哩!”一个尖嗓子的人笑说道。
“明日老弟在“燕王”前露一手,保证侍卫领班之职非老弟莫属哩,哈哈…”又是那尖嗓儿的人道。
“小弟不敢忘王兄引荐之情…”
“千手如来”冯民和听到这里,宛如千斤重锤猛击头上,一时昏昏沉沉,说不出是悲伤还是绝望…说也奇怪“千手如来”并未勃然大怒地跃下找逆徒算帐,他勉强定了定神,悄悄地离开。
毁了他?他可是自己一生希望所寄托啊!
可是,可是昆仑派绝不能容得如此败类!
败类!败类!昆仑派宁愿绝传也决不容留此弟子!
“千手如来”一直矛盾着,若真叫他立刻就此回去斩了李启承,他又的确做不到。
李启承自幼跟着自己,深山习艺的情形一幕幕浮上脑海——
“我得给他一次机会!”“千手如来”坚决的自语。
眨眼间,一年过去了,李启承仍像没事人一般的样子,再回到山上,想得师门最后绝学。
“千手如来”虽然忍着一肚怒气,但此时一见李启承面,再也忍不住,当下一肚子怒气像火山般爆发出来。
也是冯民和爱徒心切,这顿发作端的声色俱厉。
李启承是个城府极深的人,这时一见师父形色,便知自己行动必为师父目睹,无法抵赖,心中又想得昆仑最后绝学,当下装得神色大变,无限悔恨的样子,但始终并不出口讨饶。
“千手如来”最爱李启民这种沉默寡言的性格,这时见他一声不响,面现悔色,心中先自消了几分怒气。当下命李启承面壁一年,好好思过。
李启承虽是心中大急,但面上装出感激流涕的样子,心中却暗自盘算。
原来“燕王”朱棣是个雄才大略的野心者,见李启承这等人材武艺,暗中起了拢络为自己心腹的计划。
这一代枭雄眼光何等锐利?在李启承酒余兴起之际,暗中摸出他的本性及弱点。
“千手如来”对这徒儿爱护之极,又加李启承对他恭谨有加,竟被蒙了十余年未发觉他的本性。
而“燕王”是存心要寻李启承的弱点加以利用。
又当李启承酒后放肆,极易显出本性,是以一来即为“燕王”看出他热衷名利,喜人捧赞的弱点。
果然在厚利高官诱惑下,短短数月已自成了“燕王”心腹卫士。
他临回山时曾与“燕王”约定半年,不论如何必要回来一次,届时“燕王”还有一桩重要工作派给他做。
所以他见师父已全然洞悉自己秘密并令自已面壁一年思过,心中确是焦急万分。
正当他心中极端烦燥时“千手如来”又过来对他狠狠训斥一顿。
李启承急上加怒,暗中道起了杀机!
黑夜笼罩着大地,山中一片寂静,大地在酣睡中。
一切显得那么恬静,但这平静中却令人感到一种异样的恐惧!
“千手如来”安详地在石床上入定,匀均的呼吸声不时传来,一方淡淡月光照在灰色的长袍上。
忽然,那一方月光为一个黑影遮住,石床前站着一个高大的黑影。
那黑影悄悄站在床前,双眼盯住“千手如来”安详的脸,脸上表情变化不定,一会儿阴森可怕,一会又显出悲痛懊丧。
最后,脸色又转为狰狞可怖,头发根根倒竖,忽然伸出右手,中食二指曲弯如粒以极缓慢的速度慢慢向“千手如来”双目挖下!
双指离“千手如来”双目不过三尺光景,李启承双指一分一分地下降,背上冷汗如浆,双指也是颤抖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