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三
神宗死后,儿子光宗只zuo了一个月皇帝就因误服药wu而死。光宗的儿子朱由校接位,历史上称为熹宗,年号天启。光宗zuo皇帝的时间极短,留下的麻烦却极大,明末三大案梃击、红wan、移gong,都和他的皇位及生死有关。众大臣分成两派,纷争不已。纷争牵涉到旁的一切事情上,只要是对方一派之人所zuo的事,不论是对是错,总是拿来激烈攻击一番。
熹宗接位时虚岁十六岁,其实不满十五岁,还是个小孩子,他对ru母客氏很依恋。这个客氏很喜huan弄权,在gong里和太监魏忠贤有点古怪的xing关系。gong里太监和gong女很多,为了寂寞而互相安wei,大家私下恋爱,然而太监是阉割了xing机能的yinyang人,所以这既不是异xing恋爱,又不是同xing恋,当时称为“对食”,意思说不能同床,只不过相对吃饭,互wei孤寂而已。魏忠贤zuo了客氏的对食,渐渐掌握了大权。
熹宗是个天生的木匠,最喜huanzuo的事,莫过于锯木、刨木、油漆而zuo木工,手艺高明得很。魏忠贤总是乘他zuo木工zuo得全神贯注之时,拿重要奏章去请他批阅。熹宗怎肯放下心爱的木工不理?把手一挥,说dao:“别来打扰,你瞧着办去吧。”于是魏忠贤就去瞧着办了,越来越无法无天。
朝里自有一批谄谀无耻之徒去奉承他,到后来,魏忠贤成了实际上的皇帝。熹宗是“万岁”,有些官员见了魏忠贤叫“九千岁”,表示他只比皇帝差了一点儿。到后来,个人崇拜更是大张旗鼓,搞得如火如荼,全国各地为魏忠贤建生祠。本来,人死了才入祠堂,可是他“九千岁”老人家活着的时候就起祠堂,祠中的神像用真金装shen,派武官守祠,百官进祠要对他神像跪拜,那是货真价实的个人崇拜。
魏忠贤本来是个无赖liu氓,年轻时和人赌钱,大输特输,欠了赌帐还不chu,给人侮辱追讨,实在吃不消了,愤而自己阉割,进gongzuo了太监。他不识字,但记xing很好,是个完全没有受过教育的赌gun。当世第一大国的军政大权却落在这样的人手里。
熊廷弼在辽东练兵守城,招抚难民,整肃军纪,修治qi械,把局面稳定下来。他所接手的那个烂摊子,给他整顿得有些像样了。满清见对方有了准备,就不敢贸然来攻。但朝里敌对一派的大臣却来跟他过不去,不断上奏章攻击,说他胆小,不敢chu战;说他无能,不能尽复失地。于是朝廷革了熊廷弼的职,听候查办,改用袁应泰zuo统帅。
袁应泰是第一liu的水利工程人才,一生修堤治水,救济灾民,大有功劳。他xing格宽仁,办事勤勉,打仗却完全不会。满清努尔哈赤得知熊廷弼去职,大喜过望,便领兵来攻。袁应泰率军应战,七万兵大溃。清兵占领沈yang,又击破了明军的两路援军,再攻辽yang。明兵又大败,满兵取得军事要sai辽yang。
军事局势糟糕之极,朝廷束手无策,只好再去请熊廷弼chu来,惩罚了一批上次攻击他的官员,算是给他平气。可是兵bu尚书张鹤鸣和熊廷弼意见不合,只喜huanmapi大王巡抚王化贞,嘱咐王化贞不必服从熊廷弼指挥。
王化贞向朝廷chuiniu,只须六万兵就可将满清一举dang平。朝廷居然信了他的。熊廷弼极力认为准备不足,不可进攻。兵bu尚书却一味袒护王化贞。于是王化贞领兵十四万chu战,一jiao锋全军溃没。清兵攻占jian城广宁。总算熊廷弼领了五千兵殿后,保护难民和败兵数十万退入山海关。朝廷不分青红皂白,将王化贞和熊廷弼一起逮捕。张鹤鸣免职。
到这时为止,明清jiao锋,已打了三场大仗。每一仗明军都是大败。
明兵的战斗力固然不及清兵,但也不是不能打,不肯打。每一个大战役,总兵官都阵亡,副将、参将也大都阵亡。明兵人数都超过清兵数倍,武qi更先进得多,有火qi。三个大战役的失败,主因都是在于军队没有准备、缺乏训练,以及主帅战略不当,指挥错误。军务废弛,士气低落,当然也是由于统帅失责。
以中国之大,为甚么经常缺乏有才能的统帅?gen本症结是在明朝一个绝对荒谬的制度:由文官指挥战役。
这个制度的gen源,在于皇帝不信任武官。明朝皇帝不信任武将,怕他们手里有了武力,就会抢夺皇帝的宝座,先是派文官去军中监视,后来索xing叫文官zuo总指挥,到后来连文官也不信任了,于是再加派太监作监军。太监既是皇帝的心腹亲信,另有一样好chu1,太监没有儿子,篡位的可能xing就很小。zuo了皇帝而不能传于子孙,zuo皇帝的兴趣就大打折扣了。明朝御史的权力很大,有权监察各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