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甚厚,还养息静修了好多日,方得复原。那龙鲛原是水中灵物,当时救主情急,虽然受伤不轻,却好得甚快。
初凤痊愈以后,便在黄晶殿中召集全宫人众,说道:"此次妖人来犯,一见面就交手,连仇敌姓名俱未问明,来历更是不知。看三妹所得那柄铁伞,虽然不知用法,颇似当年铁伞道人之物,来人必是他的徒党。那道童既然逃走,必不甘休,早晚终将卷土重来。头一次已经这般厉害,二次约了能手,如何抵御得了?我们这座仙府好处还不仅在贝阙珠宫,乃是因它深藏海底,不为外人所知,利于潜修,不致引起外人觊觎之故。倘被传扬出去,虽说我们有法术封锁,不易攻进,毕竟各派高人甚多,一个抵敌不住,不特此宫难保,便是大家多年苦功也都付于流水。为今之计,莫如乘敌未至,先发制人,由妹夫、二妹出去,先往嵩山少室,寻着白、朱二位,一探妖人来历,并问明除他和抵御之法,急速回宫。大家商量妥当,寻上他的门去,将他除了,省却这一桩心事。好在我们此时道力,出海已差可应付。事完之后,索性分头出海,先期积修一点外功。然后回转宫中,从此闭门不出,潜修正果。岂不甚好?"
众人大都静极思动,闻言无不称善。只不过三凤另存着一副私心,坚持同往,以便寻见白、朱二人,暗探月儿岛宝物是应为金须奴独得,还是他私吞起来?初凤近日已听她背人和自己说过几次,不准她去,疑团难解,势必与金须奴夫妇嫌怨日深;又知白、朱二人性情古怪,既不喜她,去了无益。只得再三嘱咐小心恭谨,不可大意。三凤自是随口应允,当下便随了金须奴夫妇,同往嵩山少室飞去。
到了嵩山少室一看,古洞云封,哪里有嵩山二友的踪迹。三人寻不见白、朱二人,又不知云游何处,恐出来久了,妖童去而复转,初凤等势孤,只得赶回。本想回宫见了初凤另商妙策,行至中途南海岸侧,忽见下面有一座荒礁,高只离地数十丈,上丰下锐,孤立海边。
礁顶平圆如镜,大有数亩,中间放着一个大鼎,鼎前立着一个和尚,相貌古怪,头顶绝大。
左手拿着一面铜镜,闭目合睛,面朝着海,口中念念有词。先用右手一指那鼎,鼎中便冒起了一片彩烟热气,分布开来,飘散海面。三人在空中闻见那股气息,仿佛鼎中煮着甚么异味,甚是香浓,令人食指欲动。细看那和尚,全身虽隐隐有光华围绕,却又不似妖邪一流,觉着奇怪,不由略一停视。依了金须奴,本不愿多事。三凤执意要看个究意;二凤也以为隐身云空,并不往下降落,看看何妨?金须奴见二凤也如此说法,只得应了。见离礁石不远,还有一个礁石,虽然形状不佳,却甚隐秘高大,可以藏身,便引了二女往礁石上飞去。
刚一着地,忽听三凤道:"二姊快看,这是甚么?"原来三人往邻礁上落下时,鼎中热气已化作无量数的彩丝,稀疏疏地将近海岸一带数十里方圆的海面布满,根根似长虹吸水一般,一头注向海中,一头仍在鼎内,千丝万缕,脉络分明,一毫也不散乱,映着日光,鲜艳夺目。同时和尚口中诵咒越急,双目仍自紧合,脸上却带着盼望焦急神气。不多一会,忽听海中风起狼吼,恍如万马千军,在海底骚动了一阵,轰的一声,海水群飞,波涛山立。狼花中涌现出无量数的怪物,三头骈生,形如人面,蓝睛闪闪,宛若群星,半截身子露出海面,个个俱如铁塔也似,成千累万,排着整齐队伍,分波逐狼,疾如奔马,直朝和尚存身的荒礁上冲来。海面上阴云四合,狂风大起。这些怪物转瞬到达,纷纷狂啸,声如儿啼。顶上三头一齐张口,喷出一股银箭也似的水,往上射去。接着身子往上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