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三回往事如烟罡风chui己散前尘(6/7)

尚有呼唤卖雪的小贩,沐燕抿嘴一笑,对铁镜心道:“此地风物,比起江南如何?”铁镜心道:“各有各的好处,我看惯了江南的景色,反而更喜欢这儿。”沐燕道:“我小时候念过一首《卖雪词》,是一个大理的和尚写的,诗道:‘双龙关里百花香,银海透逸点苍山,六月街头叫卖雪,行人错认是琼浆。’这首诗下有注说:‘大理苍山雪六月不化,市上卖之,犹吴下之卖冰也。’那么你们那边也有卖冰的了,情景比这里如何?”铁镜心笑道:“苏杭市况尘嚣,没有这里质朴清雅的情调。”沐燕好像摸熟了铁镜心的性格,一路上和他谈诗论文,铁镜心也觉得这个侯门小姐,居然不俗,虽然不能在他心中替代于承珠,谈得倒也投机。

过了下关,风平狼静,一望洱海又是一番景色,但见湖光似镜(云南人惯把大湖称为“海”,洱海实是内陆的大湖),湖面上帆影点点,令人觉得宁静幽美,湖岸遍植垂杨,细嫩的枝条,飘浮水面,水鸟喀鸣,海鸥飞翔,景物如诗似画。沐磷又笑道:“于小姐说在风中看海别饶韵味,我看碧水无波,更是另有佳趣。有一首诗写洱海无波的情景道:‘宠雁接碟菱荧光,翡翠摇波兰苕香。古芽双林带烟郭,平湖十里通春航。远梦似曾经此地,游子恍疑归故乡。洱海泛舟看明月,浮萍梗泛悲苍茫。比对眼前的景色,你说是不是妙绝。咱们再选个明月之夜,在洱海泛舟,那就更有意思了。”铁镜心笑道:“好一个游子恍疑归故乡,到了这儿,我真不想走了!”

叶成林一路默不作声,此时忽然有一种奇异的感觉,但觉于承珠的心意好像和他相通,他也是喜欢狂风下的波涛壮阔的景色的,不禁想道:“风平狼静,景色虽美,究属平凡,那是适宜于铁镜心和沐燕这类的公子小姐欣赏的。”于承珠的父亲于谦曾为阁老,乃是一品大臣,论“门第”并不在沐燕之下,但不知怎的,叶成林却总是觉得于承珠好像是属于自己这一路人,和沐燕小姐并无相同之处。其实叶成林和于承珠亦还是相知未深,他对于承珠的估计也还是“偏高”了。于承珠的确和沐燕、铁镜心有所不同,但却也不能说便完全两样了。要不然她对铁镜心的情感,也不致那样难以割开。

从下关到大理,不过一个时辰,澹台灭明不进市区,径自带他们从喜州镇穿过,横渡洱海,一行六人,连人带马,分乘两只渔舟,澹台灭明、于承珠、叶成林一边,沐燕姐弟和铁镜心一边,沐磷本来是想跟于承珠的,但澹台灭明却拉着叶成林先下了船,沐磷不好意思挤进去,只好跟姐姐了。

洱海的水源是来自苍山的融雪,所以特别晶莹,湖上渔舟很多,鹭鸳漫天翩飞,时时俯冲下来,再飞上来时,口中已衔着一尾尾的鱼,但听得隔舟的铁镜心笑道:“这景色又似江南的水乡了。”接着又是沐燕吟诗,叶成林笑道:“他们倒是风雅得很。”于承珠心情燎乱,回眸向叶成林一笑,如似心神另有所属地拍打着湖面的柔波。

渡过洱海已到苍山脚下,只见山顶积雪覆责,在积雪中露出一点点苍翠的山色,于承珠道:“怪不得苍山又名点苍山。这名字真是真极了。”在山顶望上去,又见层层白云笼罩,好像一条白玉宝带,围绕了苍山十九峰。澹台灭明道:“此地人称这景致为五带锁苍山。我没有你们这么雅,现在急着回去,可无心在山脚仔细欣赏了。”说罢,突然放出一枝响箭。

过了一会,山上跑下几个人来迎接,乃是黑白摩诃和小虎子。小虎子高兴极了,蹦蹦跳跳地比黑白摩诃跑得还快,一溜烟地冲到于承珠面前,于承珠笑道:“小鬼头,那天急死我了,原来你已先到了这儿。”小虎子嘻嘻一笑,忽然回过头来,照着沐磷的肩头就是一捶,于承珠忙喝道:“小虎子不得无礼,他是沐小公爹。”小虎子笑道:“我早知道啦,要不然我这一捶还不把他捶扁!”拉着沐磷的手笑道:“好小子,那天你怎的不讲明是我师父未入门的弟子,你讲明白了,我焉能不让你骑那匹白马,哎哟,你怎的扁着嘴儿不说话,我打痛了你吗?好,好,别恼,别恼,我给你赔礼,我带你去捉弓鱼。”沐磷自出生以来,国公府里的上下人等,都捧凤凰似的呵护他、奉承他,他除了和姐姐玩耍之外,就找不到一个朋友,如今小虎子将他当作相等身份的朋友看待,反而令他感到亲热投缘,他虽然舍不得离开于承珠,终于还是给小虎子拉了去,摘野花、看弓鱼了。两个说小不小说大不大的孩子还玩得挺有意思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