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3章红薯(2/2)

总请他品尝鲜的红薯时,书记风趣地说:“算了,我就是不想吃红薯,才来当哩。”

红薯的植技术比较简单。在我们那里,一般是到了天,生产队里把留下来的红薯,排在筛得很细的粪池里。粪这东西既有养分,又升温快,很适宜红薯芽生长。一天浇上两遍,十几天就一池茂密的红薯芽。红薯芽长到五六寸时,下来,就可以栽到早已挑好垄沟的地里,这叫红薯”待这些红薯拖了一尺多长的秧后,挑一些秧剪下来,又截成小段段儿,仍然可以扦在地里,叫“晚红薯”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这样植红薯。

后来,上级从山东搬来一新的植模式,是把一些小红薯直接埋在地里,叫“下红薯”这法,在母红薯下边直接接了许多小红薯,产量确实可以翻番。群众怜惜红薯,觉得这方式太浪费,舍不得这么。上边就提响亮的号召:“好麦稻,埋葬帝修反!”把植“下红薯”提升到了政治度。但是,无论上级怎么提倡,我们那里的老百姓就是墨守成规,要不是上边,恐怕一亩下红薯也没有人肯

然而,公粮是有任务的,国家征购的不只是粮,红薯也可以折合成粮售。每当刨了红薯以后,群众留够装红薯窖的,剩下的就地切成红薯。切红薯的工是一块木板,一一个槽,钉上一片钐刀,只要拿着红薯在上边用力推,就可以红薯片来,当然要小心伤了手掌。后来,有了一手摇的、铁圆盘上装有三片刀片的切红薯片机,工作效率比木板切片工不了多少。红薯切成片以后,撒在地里,摆成一片白的,如果有风,有太,两三天就可以晒了。就怕遇上雨天气,这些半的薯片就会发生霉变,这是最令人懊恼的事情。要知,红薯也是人们最需要的粮啊。队里要逐收一分上缴,自己家里也要留下一些作为粮。

1958年全民过大集生活,吃堂饭的时候,家家不允许再饭吃。刚当上大队民兵营长的刘庆典血气方刚,带着一群纠察队员挨家挨搜查,谁家要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还动烟火,就把这家的主人到大队里“炒铁”“炒铁”是当时人们发明的一斗争人的方式,让被斗的人站在中间,一群人围着前后左右地推搡。到了杜小宝家时,小宝三岁的小妹妹小朗,正在吃一块玉米饼,听到人声“刺溜”一下钻了里屋。在搜查的过程中,简直吓坏了小宝的妈妈,小宝妹妹小朗一直贴着墙站着,瞪着一双黑黝黝的小睛,跟着这群如狼似虎的人转。纠察队员们没有找到任何蛛丝迹,一窝蜂地转向了另一家,全家人才松了一气。小宝妈妈把小朗拉了来,小朗“哇”的一声哭了起来,从胳肢窝里把那块小小的饼给妈妈,说啥也不吃了。

小宝的叹息说的是一个真理。吃,无论到任何时候,永远是人类及所有动的第一需要。现在的人,讲究的是光、空气和,把似乎给当小数后边不需要确的数字,给忽略不计了。可生在杜小宝以前多少时代的人,对拜,长大以后的杜小宝,想起这些就揪心地疼。他记得,七太爷在喝饭的时候,总是用手指把碗再刮一刮吃掉;也在有时候,煮的饭少了,自己只吃一碗,吃完后在碗里添一添,添得净净的。不仅添碗,就连吃红薯时,也从来不剥,他们家的那条瘦狗在吃饭时,就不到的跟前,只跟着小孩们拾红薯吃。

红薯秧其实也是一财富。红薯叶可以拌面蒸蒸吃,了的秧可以用来喂羊、喂,家家都把红薯秧储存起来,挂在没有树叶的树杈上,各家门前的树上,都挂有大团大团的红薯秧,群众用这简易的方式,把红薯秧储存起来,当冬季的牲饲料。一天夜里,下了一场雪,黑团团的红薯秧上边,蒙上很厚的一层白雪。小宝帮助小宝爹在树下拽一些红薯秧喂羊,上边“扑扑”地落了小宝爹一脖雪,小宝一边帮小宝爹扑打着雪,一边嘟囔着说:“唉,要是六○年有这些红薯秧吃,也不至于饿死那么多人哪!”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