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22章 戏剧
第22节戏剧
叫杜小宝他们这些学生到底搞不明白的是,丁老师为什么要那么与陈聪老师过不去,直到他们长大后,才多少明白了一些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大队里有一个剧团,后来叫zuo文艺宣传队,团长是栾二哥。栾二哥还有一些新鲜事儿,以后再说。这个剧团一直唱的是越调戏,也就是许昌申凤梅唱的那zhong戏。
越调是我们豫南地区的一个剧zhong,它唱腔cu犷、高亢、奔放,但有点cu鄙,调门儿较少,这是因为乡村里的剧团缺少唱腔设计,远远没有申凤梅那zhong艺术家革故鼎新,创造chu来的许多变化。在我们老百姓心中和嘴里唱chu来的越调戏,其中的某些味dao与陕西秦腔有点相似之chu1,可以扯开hou咙喊叫,不guan何等音se的腔口,都可以吼叫几声。同时,历史剧目的剧词一般成串,所以唱腔和唱词都易于掌握,大人小孩都能够来上几段。比如“诸葛亮吊孝”、“收姜维”、“李天保娶亲”等几个耳熟能详的唱段,几乎人人都会唱上几句。要是在山谷里或者在高粱地里,唱上一段,心情非常舒畅。到了夜半更shen之时,一个人在外走路,唱着这样的路戏,还能够起到吓唬贼人和野牲口,给自己壮胆的作用。
男女主角在戏台子上号叫时,捧腔的主要是中型坠子弦子和四弦。
主乐qi中型坠子弦子比大调曲子坠子弦子的琴杆略短一些,琴柄是用梨木zuo成,琴线是丝线,弓子用细竹弯成,绷jin了一束黑se的ma尾,琴筒是镶有蟒pi的六角或八角檀木筒,自制的弦子,琴筒往往用cu竹筒替代,ma尾、琴线和琴筒的接chu2chu1,用火燎的办法滴上一片松香,凝固后拉动起来,松香变成白末,渗透在ma尾中间,增大弓子和琴弦之间的moca。琴杆的上端龙toubu分镂空,安有两gen轴,弦线上toucha入轴中,上码子就在龙tou的下檐上,这样一来,一cu一细的两gen弦线就很长,把位灵活,拉起来左手上下翻飞,右手前后左右拉动、摆动,发chu的声音qiang度高,音se明亮,与越调的唱腔很peitao。
四弦就是嘴赖的发旺哥会拉的那一zhong弦子。这zhong弦子,可有可无,但有了四弦,比较轰场,整个后棚就一定热闹得多。顾名思义,四弦有四gen弦,两细两cu,弦弓子ma尾分成三gu,穿在四gen弦中间,向外向内拉动,可以moca三gen弦同时发音。这四gen弦分别定有相差五度的两个音调,拉起来两个弦发chu主音,另一gen弦发chu高音或低音,产生和弦的效果,很符合声学理论。当然,定音不准时,不能形成和弦,反而刺耳难听。另一个缺点是,腰码与筒码间的距离太短,一把定位,音阶不多,不是熟手,很难拉chu多少复杂的音调来。西洋乐qi比我们祖传的宝贝要讲究得多,人家的小提琴也用四gen弦,却用了“G、D、E、A”四个音阶定弦,扩展了音阶,也能一齐拉两gen弦,产生特别和弦,虽然复杂一些,liuchu的音乐就比我们的四弦丰富得多。
我们那里的群众常说:“cu越调,细二黄,论听还是梆子腔。”这说明我们河南的剧zhong不少,听得多了,就有所比较。二黄戏相当于京剧,是由鄂北传入的,与正宗京剧稍有差别,声音尖细一些。梆子腔就是我们河南的主要剧zhong豫剧,唱腔有“二八板”、“慢板”、“liu水板”等,还能变化chu快慢之分,变化多了,唱腔更加婉转,越来越jing1细,就在全国发生了影响。此外,还有大调曲子、二夹弦、宛梆等剧zhong,地方戏曲比较丰富。
少说闲话,还是回到我们大队的剧团。自从将ma寨小学作为排练场以后,陈聪老师和丁老师替代了栾二哥,成了剧团的编导和唱腔设计主创人员。栾二哥自愧弗如,主动让贤,只担当了专职“团长”的角se。他最熟悉的古装戏,成了“四旧”当然退chu了历史舞台和现实舞台,改排的是《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和《沙家浜》等几bu革命样板戏。
经陈聪老师和丁老师建议,越调戏改成了梆子戏。丁老师负责教练唱腔,陈聪老师负责搞音乐设计。开始,演员们很不习惯,唱着唱着,就跑了调,没有多久,竟然不会唱越调戏了。发旺哥的四弦也因此而下岗,发旺哥心理很不平衡。因为他对乐理比较通达,夜里又有他豁嘴老婆替他喂niu,他在家里闲得发慌,所以不甘心下野,太yang一落山,就往学校里跑,一心泡在文艺宣传队里,团长栾二哥就派他掌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