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5章铁路(1/3)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35章 铁路

第35节铁路

小宝的爹杜凤翔说的当民工修“淮唐小铁路”是寨子里的一bu分劳动力在解放以来,参加的第二次大型外chu劳务活动。

第一次是在50年代,那个大跃进的时期。国家投资,在淮水市搞了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修了一座白沙湾水库。那是我们省自从开国以来,组织的最为壮观的工程,要在全省征集民工。在我们寨子里征的劳力并不多,只有十三个,其中十个是年轻人,另外三个是娶过媳妇的汉子。这三个人中,有一个人正是刚刚娶了媳妇的杜凤桐,也就是杜小宝二爷的儿子。其他十个年轻人轻便利索,三个有老婆的人,走的时候,相当麻烦,女人们在后边哭哭啼啼,好像秦朝的孟姜女送万喜良修长城一样,让当时的大队支bu书记刘大爷烦死了,好说歹说,才让这一小队人ma上路。

这一帮子人在白沙湾水库工地,整整干了两年,用的工ju不过是洋镐、铁锹、扁担、抬筐和石夯,就是用这zhong肩扛人夯的原始方式,竟然把白沙湾水库修成了。让寨子里的人伤心的是,老曾家的大儿子因为排哑炮不小心,被炸死了,那里的工程指挥bu召开了一次大型的追悼会,并且给家里送来了两千块钱抚恤金,尸ti没有运回来,就埋在白沙湾水库烈士陵园里,至今到了清明节,被当地一些小学生去凭吊。其余十二个人,也都成为建设祖国的功臣。上级为了表彰他们,让他们全bu转业到长江边上,一个国营农场当农业工人。这十二个人,农场到白沙湾水库招工的领导,给他们发了盘缠,让他们回家探家后,统一集中到县里,用卡车拉他们去农场zuo工。还特别给成家的三个人多发了点钱,让他们把家属接了过去,一并招工。这是我们寨子里有史以来的一件大事,全寨子从来没有这么一大批人走chu家门的,况且还是chu去当工人老大哥!老年人回忆起来,只有旧社会抓壮丁时,才走过这么多人。临走的那一天,寨子里专门为他们召开了一次huan送大会,乡亲们很羡慕他们,也舍不得让他们走,帮助他们背着行李卷儿,送了一程又一程。

这一批人走了一千八百多里,到了湖北荆州东边百十公里的长江边上,全bu傻了yan。原来这是一chu1一望无际的水洼子,长满了芦苇。他们的任务是修江堤,挖一人shen的排水沟,围垦造田。一群人大失所望,大家纷纷议论,在家里也是干庄稼活儿,到这里仍然是干农业活儿,而且还没有现成的地块!这上级简直是他妈的骗人的。早知是这样,打死我也不来!可是既然到了这里,离家那么遥远,想回去也回不去了。有的人放声大哭,比死了爹娘还伤心。好在他们的生活很好,有大米、猪rou,还有渔民们从长江里打chu来的新鲜大鱼。吃饱了,就不想家了。一群人反复商量了以后说,反正家里都知dao我们是chu来当工人了,说什么也不能回去,不能把人丢在家里。大家发了誓,谁也不许告诉家里,人人写了平安到达的家信,把这里的工作夸成了一朵hua。

他们割芦苇,盖茅屋,与在北方gen本看不到的那么多草蛇、蚊虫、蚂蟥和田螺打仗,与洪水和荒草搏斗,终于安顿下来。尤其是等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发到手里以后,他们才觉得在这里当工人,到底跟在家当农民不一样,有了点当上工人老大哥的味dao,心情更加好了。他们都把首次发到手的工资大bu分寄了回来。

他们寄回来的平安信和汇回来的钱,都是辗转迂回,比发chu时晚了一个月才送到家里的,真实的书信、真实的金钱,把寨子里的人心搅到了沸腾状态。可是,这批农业工人,很多年没有人回来探家,未婚的男人娶到了以湖北姑娘为主的五湖四海的女人,都在那里成家立业,生了一堆孩子。十多年后,才陆续回来了几个说话已经南方化了的工人,他们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却有着寻gen问祖的热情和对家乡的眷恋。但他们回来以后,对在那里所吃的苦tou守口如瓶,看看家里还是那副穷样子,又觉得在那里到底比在家里qiang,留下一些钱,依旧北雁南飞,很少有两次探家的。杜凤桐就仅仅回来过一次,要把杜小宝的二爷、二nai接去住。劝说二老的理由是,那里不吃红薯干,有细米白面吃。这两个老人说啥也不去,说不习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