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2章收音机(2/3)

这就够了。孙转的儿,从收音机里收听到了寻亲类节目以后,欣喜若狂,据孙转的嘱咐,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寻

到了后来,我们山里的收音机,已经相当普及。好多家,不是一家一台,而是两个到三个,只有这样,在收听广播的时候,才可以各取所需。城里的小朋友最听的“小喇叭广播”我们山里的孩们常常听不到,因为在播送的时段上,不是为我们乡下的孩设置的,等他们放学回家,这个节目早已结束了。把们的床都放着绿白相间外壳的“黄河牌”收音机,他们一边喂着,一边听着豫剧,是很惬意的事情。有时躺在床上听,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把收音机蹬掉在地上是常有的事情。摔得没有声音了,拍一拍又会响了。老百姓说,这收音机不是“黄河牌”是“震牌”

这个评书,最初在各家省级电台相继播讲的时候,我家乡里的收音机还不太多,只有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家才买了这玩意儿。到了中午十二,我们省人民广播电台播送刘兰芳评书的时候,好多人挤到这些人的家里,听得迷,听不完就不回家吃饭。如果漏听了一集,就会留下无穷的遗憾。有收音机的人家,有的人很喜大家来听评书,当成一荣耀,把声音开得很大,招徕乡亲们作为听众。有些人则不喜别人来分享这快乐,一见人来得多了,推说电池鼓了,向外白糊糊了,没劲了,故意把声音开得很小,让大家失望。其实没有多久,挤到这些家里的听众逐渐减少,原来他们也都凑钱买来了收音机。

收音机这东西,在20世纪80年代,很快兴盛起来。最初的起因应当归功于东北的评书演员刘兰芳。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中,有一个评书连播,所有播的节目中,要数刘兰芳的《岳飞传》,在群众中引起的轰动最大。几个月里,老百姓对刘兰芳播讲的岳飞和岳家军的故事如痴如醉。许多人到了田间地,还在津津乐地学着刘兰芳的腔调:“只听得‘嗬朗朗’一声响,从山后杀来一员猛将,金兀术倒冷气,我的妈呀…”

收音机,上自行车、手表、纫机,共称“三转一响”是当时时髦的陪嫁品。不同的是,同为“三转一响”品牌不一样,档次也不一样。比如收音机,上海产的“雷牌”就比“黄河牌”好了数倍。老百姓用的是大众化的“黄河牌”只能收听中央一、二和地方台的调幅广播信号。少数人用的“雷牌”不仅可以收听上述节目,还能搜索到兄弟省市的广播电台节目,而且有短波1、2频段,不锈钢天线,还能收听到许多听不懂的语言,夜人静时,连“国之音”和台湾的广播也能收听到。只不过听不上一两句“吱吱”啸叫的扰电声就把这些反动宣传淹没了,稍微移动一下位置,还能够听到断断续续的广播。这收音机,另外有收听立声调频广播的功能,在省级以上的大城市里可以拨动一个转换开关,收听纯正清晰的节目,可惜我们那里,县城里还没有发调频信号,有这个功能也用不上。

回到家里,孙转就跟他念叨:“你那个丙豪舅舅也不知活着没有?要是能够联系上就好了。”孝顺的儿很在意母亲的念叨,灵机一动,想起在学校里的黑白电视机里,曾经看到过《海峡之声》节目,知里边专门辟有《两岸寻亲》栏目,就让母亲钱,买一台档收音机,寻找有没有类似的节目。母亲痛快地答应了,给了儿八十三块钱,买了一台“雷牌”收音机。一听,果然有类似节目,只不过集中在短波1、2频段,在中波段收听不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