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73章打工去(2/2)

这些消息,几个孩早就知,让他们心动不已。尤其是当刘玉芹、刘玉娜她们几个听说,刘小芬的女儿沈卓娅被孙丙豪夫妇带走以后,更加坐不住了,她们几个去找元叔请教。元叔对她们想去打工的念很赞赏,鼓励她们说,要是当年也允许打工,自己早就去了。当然,他肯定会带着凤姑。这几个女孩听了这话,好像有了扎实的理论据,天天对他们的父母吵闹着要到南方去。在这几个女孩定信心,要去打工的时候,元叔的小儿也要去打工,被元叔好好地批评了一顿,断了念才一心扑到学习上。

孙松枝担心爹妈不让她去,先到孙丙豪盖的那个戏楼找了爷爷。孙乃社说:“不要怕你爹妈不同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孙女,我支持你,这地实在没有多大息,再下去,把老本都赔上了。”在孙女的烈要求下,孙乃社亲自回到家里替孙女说话。他儿其实愿意让女儿去,多少挣些钱,可以补贴家用。就怕父亲不同意。见自己父亲这么开通,有乎意料。因为当年这老,教育自己的妹妹时,天天念叨“三纲五常”和“烈女传”天一黑儿,就不让妹妹门儿。现在竟然同意孙女远门儿,好像太从西边来了。想一想,真是时代变了,这也难怪,父亲记的账本,是最有说服力的,再封建顽固的老也害怕铁的事实。上对女儿表态说:“去吧,听你爷爷的,到那里好好!”

狼叔的大儿刘继华在外工作,二儿刘继省早就和他分了家。他和最小的儿刘继县在一起过,两个女儿只能跟着他们。家里的日过得的,狼叔虽然着当家的权力,却没有耐心供她们上学。两个女孩相继在小学毕业后,都着一个同样的梦,想让大哥刘继华,给她们找份工作。一个小小的派所长,没有多大能耐,她们大嫂又是一个只顾娘家,不顾婆家的女人,刘继华好像与家里断了来往,让两个妹妹很失望,不再指望大哥那瓢添锅。

了车站的一截路正在维修,关上门的汽车在颠簸中加快了速度,霎时间卷起了的黄尘。家长们的泪中,只看到一条黄龙,蜿蜿蜒蜒,向前,驶向了远方。

叔的两个小女儿,刘继多和刘继凡在一起玩。狼叔他们那一代人,生孩完全是不由己。老婆生下孩忍了一个多月,急辣辣地爬上去,还没有来得及认真耕耘,这就发芽了。若是生了一个男孩倒还罢了,生了一个赔钱货,就嫌“多”了,不料想,又生下一个女孩,心里更加烦了,所以索给两个小女儿起了刘继多和刘继凡的名字。

终于发了,家长们脸都有凄凄惨惨的,可这五女二男从车窗里伸,看到的都是兴奋灿烂的笑容。

到天明时,这伙人连豆浆、油条都来不及吃,就赶到了汽车站,让几个年轻人坐上了说是八发的大车。这辆汽车虽然破旧,却是一个双层卧铺车,他们一上去就抢到了上铺,每人一个铺位,非常兴。谁知这辆车八站时,乘务员说,要在县城转一圈儿,多拉一些人,一会儿还要回到车站,却没有让他们下车。家长们要亲看着孩们离开县城,所以,就在车站外边地等着。

县城里有专程去南方的公共汽车,这五个女孩和两个男孩的家长亲自把他们送到了县城,晚上住在离汽车站不远的一所旅店里。一群人在一个两间大房里,和衣睡觉,唧唧喳喳地说了大半夜。

值得一提的是,杜思磊和许翠翠到了南方,找到了许翠翠的表哥。表哥把他们安排在一个厂里,打了两年工。每天十二个小时,每人每月才不过三四百块钱。两个人省吃俭用,渐渐地有了积蓄,就不愿意继续在厂了,嫌那工资太少,积累得太慢。他们找了一间门面房,搞了一个“小排档”挂了一个“河南老乡饭店”的牌。河南人到那里打工的越来越多,大家吃不惯整天一儿的大米饭,都想喝一碗家乡的面条。一见“河南老乡饭店”纷纷来捧场,尽喝了以后,都说没有家乡的面条味好喝,还是觉得亲切。所以,杜思磊两个人的生意得很好。两年下来,他们手里有了可观的资本。许翠翠给刘继宗写了一封离婚信,刘继宗答应的条件是,要给予经济补偿。许翠翠她爹好没面地跟这个再不能称为女婿的人,经过反复谈判,了五万块钱,这婚姻土崩瓦解了。杜思磊写信让他的弟弟杜思孝和妹妹杜小安去了南方,帮助他开饭店,每月开的工资比打工一些。

此外,还有恩典的小弟弟恩佑,孙乃社的孙女孙松枝,寨外胡顺昌的儿胡万,这几个年龄相仿的孩经常在一起扎堆儿,商量如何走去,到外边闯一闯。

这辆汽车在县城里兜了一圈儿又一圈儿,直到小晌午时,才又回到车站。车上已经挤满了人,都是些年轻人,外打工的一族。在车站,又上了一批人,车厢里得满满的,好像排的红薯母,再也没有卧铺可坐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