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大革命时代的文学便只好暂归沉寂了。
革命虽然行,但社会上旧人
还很多,决不能一时变成新人
,他们的脑中满藏着旧思想旧东西;环境渐变,影响到他们自
的一切,于是回想旧时的舒服,便对于旧社会眷念不已,恋恋不舍,因而讲
很古的话,陈旧的话,形成这样的文学。这
文学都是悲哀的调
,表示他心里不舒服,一方面看见新的建设胜利了,一方面看见旧的制度灭亡了,所以唱起挽歌来。但是怀旧,唱挽歌,就表示已经革命了,如果没有革命,旧人
正得势,是不会唱挽歌的。
现在中国自然没有平民文学,世界上也还没有平民文学,所有的文学,歌呀,诗呀,大抵是给上等人看的;他们吃饱了,睡在躺椅上,捧着看。一个才门遇见一个佳人,两个人很要好,有一个不才
从中捣
,生
差迟来,但终于团圆了。这样地看看,多么舒服。或者讲上等人怎样有趣和
(二)到了大革命的时代,文学没有了,没有声音了,因为大家受革命的鼓
,大家由呼喊而转
行动,大家忙着革命,没有闲空谈文学了。还有一层,是那时民生凋敝,一心寻面包吃尚且来不及,那里有心思谈文学呢?守旧的人因为受革命
的打击,气得发昏,也不能再唱所谓他们底文学了。有人说:“文学是穷苦的时候
的”其实未必,穷苦的时候必定没有文学作品的,我在北京时,一穷,就到
借钱,不写一个字,到薪俸发放时,才坐下来
文章。忙的时候也必定没有文学作品,挑担的人必要把担
放下,才能
文章;拉车的人也必要把车
放下,才能
文章。大革命时代忙得很,同时又穷得很,这一
分人和那一
分人斗争,非先行变换现代社会底状态不可,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
文章;
不过中国没有这两文学——对旧制度挽歌,对新制度讴歌;因为中国革命还没有成功,正是青黄不接,忙于革命的时候。不过旧文学仍然很多,报纸上的文章,几乎全是旧式。我想,这足见中国革命对于社会没有多大的改变,对于守旧的人没有多大的影响,所以旧人仍能超然
外。广东报纸所讲的文学,都是旧的,新的很少,也可以证明广东社会没有受革命影响;没有对新的讴歌,也没有对旧的挽歌,广东仍然是十年前底广东。不但如此,并且也没有叫苦,没有鸣不平;止看见工会参加游行,但这是政府允许的,不是因压迫而反抗的,也不过是奉旨革命。中国社会没有改变,所以没有怀旧的哀词,也没有崭新的
行曲,只在苏俄却已产生了这两
文学。他们的旧文学家逃亡外国,所作的文学,多是吊亡挽旧的哀词;新文学则正在努力向前走,伟大的作品虽然还没有,但是新作品已不少,他们已经离开怒吼时期而过渡到讴歌的时期了。赞
建设是革命
行以后的影响,再往后去的情形怎样,现在不得而知,但推想起来,大约是平民文学罢,因为平民的世界,是革命的结果。
(三)等到大革命成功后,社会底状态缓和了,大家底生活有余裕了,这时候就又产生文学。这时候底文学有二:一文学是赞扬革命,称颂革命,——讴歌革命,因为
步的文学家想到社会改变,社会向前走,对于旧社会的破坏和新社会的建设,都觉得有意义,一方面对于旧制度的崩坏很
兴,一方面对于新的建设来讴歌。另有一
文学是吊旧社会的灭亡——挽歌——也是革命后会有的文学。有些的人以为这是“反革命的文学”我想,倒也无须加以这么大的罪名。
们便成为沉默的民族,渐渐更加衰颓下去,埃及,阿拉伯,波斯,印度就都没有什么声音了!至于富有反抗,蕴有力量的民族,因为叫苦没用,他便觉悟起来,由哀音而变为怒吼。怒吼的文学一
现,反抗就快到了;他们已经很愤怒,所以与革命爆发时代接近的文学每每带有愤怒之音;他要反抗,他要复仇。苏俄革命将起时,即有些这类的文学。但也有例外,如波兰,虽然早有复仇的文学(5),然而他的恢复,是靠着欧洲大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