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表面原本平稳流动的液态能量,漾动渐生,到最后如同淘金的淘洗盘摩擦两边金属饵时、盘中水震荡的情形,给人一种无数水滴都在雀跃着要脱离而去的感觉。
能量柱不断的变亮,而震动似乎也在加剧,那些能量流表面最活跃的部分被震散、震碎,化作一种形似烟尘的物质,迷蒙不散,渐渐填充了能量柱外环200米半径的虚空。这时候,它已经不像是荧光棒,而像是电热棒了,看到这一幕,绝大多数冒险者都意识到,能量柱的最新反击将会是全面爆发型的。
确实,这一次,能量柱的防卫措施更为极端,直接激发刚吸聚的能量流,同时进行全面烧熔和区域性重点熔削。未经分流的能量流就仿佛是原油,相对而言,想要燃起来不容易,但一旦燃烧,想要熄灭非常难。能量柱的震荡雾化,便类似于点燃原油,伴随着一次全方位的剧烈大爆炸,能量柱外围的200米半径虚空全部被电浆般的能量流塞满,能量柱的亮度也在这一刻达到了制高点,看上去就如同内发光的琥珀。如果这时观察够仔细的话,就会发现,这琥珀中,隐隐还有一根通彻的蕊,如果说外层的这些只是皮肉,那么,这蕊就是能量柱的骨,也是罗凌真正要下手的目标。
古时候有商人兵器,先是赞自己的盾坚不可破,后又说自己的矛无坚不摧,结果有人问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结果如何?商人无语而去。这是自相矛盾的典故,而今日,罗凌将它运用在了拜赫人的能量柱上,在他的有意促成下,这矛与盾,是不碰也得碰!
选择如此,罗凌也是出于无奈。这能量柱运转了可不是一日两日了,而且拜赫人的文明技术并不比卡尼德人的晶体科技逊色多少。因此,从整个事件的根源上讲,这绝非是一次依靠远高于对方的技巧等级,来压制对方庞大的力量的‘四两拨千斤’。
‘技’上没有绝对优势,‘力’上又逊色太多,这样的比斗,要胜罗凌只能是另觅他途。
思来想去,罗凌发现,如果取胜的真谛是尽量以自己之长,去克敌之短的话,那么,跟能量柱防卫体系的较量,就不应该是比技,也并不是比力,而是比‘智慧’。以己之智,克敌之蠢,以己之巧,克敌之僵,这也还有些胜算。
罗凌布置的截流环,便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孕育而生的。它本身并没有顶风而上、在能量柱运转正常的情况下突施大逆转的威能,它只是一个虚张声势的纸老虎,作出一副似乎能行的模样,为此,罗凌特意选择了‘增频能量释放’这个跟能量柱的‘高频震颤激活能量流’非常类似的假象拟态。
果不其然,能量柱防御体系对于自己熟悉的释能方式比较敏感,并且随着两次防卫失效,而将之化在了‘最具威胁破坏’的行列,进而启动了这终极防卫法。等若是以己之矛,攻击了己盾。
当能量柱的防御体系下决心铲除某片‘坏肉’的时候,它的刀是异常锋利的。这刀就是激活后的能量流形成的高能集束。针对一个被体系认定的区域,高能集束进行了一次带有熔毁性质的深切割。能量柱的外层在就仿佛是烧红的钢刀戳在黄油上般,纷纷气化,由于这刀有上万把之多,因此看起来是数百米跨度的能量柱在全面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