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有神祗,也大多会出现离开该位面体系实力大减的情况,相对而言,聚集了大量要素的恶魔们的削弱比例要小的多。
三架游骑兵只是飞,不与任何敌机纠缠,赫伯隆作战群所占空域实在是够大,想要驱赶这三只微生物离开并不容易,哪怕后来恶魔们又增派了数百架拦截机,并再次开始舰炮射击,所造成的结果也不过是误射己方,造成若干冤魂。不过魔魂一般情况下可重新回收重生(良性循环),所以赫伯隆恶魔们非常悍勇,为了搞死三架游骑兵、围追堵截,几乎是不及代价。
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罗凌仍是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机会,1号机投放了一颗实验型核弹。
对于尖端战机,装备一个空间道具是值得的,像这核弹,便不是普通的幽灵机所能挂载的。
经过改进,这枚核弹的光辐射、冲击波都被严重消减,它唯一强调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放射性沾染。
这枚核弹紧贴着一艘中型位面船的永久能量罩上爆炸,那效果就像一颗鸡蛋砸在了透明的玻璃罩上。爆炸的强度并没有攻破能量罩,但接下来那污渍般的持续性能量中和却让人耳目一新。以至于很多人都看出来,这持续消耗能量,恐怕才是这种核弹的真正杀招。
罗凌还没有办法研究出嗜能繁殖系列的物质或能量,但他还是通过研究‘死寒灰烬’(在艾美拉时的死神领域力量),将其吸收中和其他能量的特性代入了魔科体系中,然后通过古仙道的理论反退出修魔者体系,研制出了很具本土特色的负能运用,死核尘埃。
这种放射性沾染遇到魔能后,会形成一个A B,产生C的中和释放过程,卖点在于,消耗方面,中和的过程中,1个B,需要消耗100个A,至于完成多少C,那不是罗凌关心的问题,罗凌关心的只是在己方投入1个B不变的情况下,如何让受攻击方的100个A变成1000个,1万个。
很明显,罗凌又一次的,试图从‘能量’这个切人点下手。
在已知位面体系漫长的征伐史中,像罗凌这般打位面船能量主意的存在很多很多。这个观念其实说白了无非是‘断粮道’这三个字。
在很久以前,这样的做法也有过一些成功的例子的。这直接导致了位面船越做越大,一动不动就是将整片陆地升起当做位面船,反正地狱位面体系个个都是‘混蛋’、‘坏蛋’,分离陆地突破位面体系也相对容易很多。
船造的大,不光是因为能拉,还牵扯到了物质-能量之间的转换问题。像罗凌的起家之船冰晶女王号,几乎就是一块巨大的坚冰,而水就是这船的能源。
所以,后来基本上没人在‘耗光对方的能源’这方面废力气了,可以想象,硬是把一个澳大利亚国土都变成能量耗光了,那这一战得打成啥样?
罗凌有着自己的坚持及坚持的理由。他认为他最大的优势就是能量吞吐,能量运用。不管是跟谁打,怎么打,都要往这条法则上靠。比能量多寡,比能量运用,看谁能耗的过谁。他现在所做的是,就是进行一系列实验,尽可能的让彼此的消耗比例达到一个匪夷所思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