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的层面上说,丹西和狄龙做此防范之举,却无意中契合了一个更具普遍意义的真理:和平时期,发展经济,壮大实力,民主更有活力,而在战时,调兵遣将,攻城略地,**更有效率。
“本次战役,预计将在海上和陆地两处战场同时开打。”
狄龙用细长的指挥棒点着墙上那幅巨大的战区地图,向神圣同盟的将领们解释自己的兵力部署计划和作战思路。
丹西刚刚抵达,而狄龙已来了半个多月时间,对战场局势了解得更加清楚,故而军事会议由他主持。
“东部的海面上,查理的铁甲舰队与易卜拉辛的混编舰队,隔着港湾口对峙。如果两方都不愿让步,坚持要在对本军有利的战场作战,那么僵持的局面还会继续下去。”
“陆地战场大致为从西北角到东南角的一条对角线,共有三处屏障,两个豁口。”
狄龙的指挥棒斜斜地在墙面的地图上滑动。
“西北角为哈撒尔森林,离洛瓦城三十公里,这是第一道自然屏障。领主小时候曾在哈撒尔森林打过猎,应该清楚,那里树木繁茂,藤蔓如墙,大部队是无法通行的。目前该地区尚未发现大股敌军活动的迹象,故而我军也只布置了少量斥候和游骑分队进行警戒。”
“再往东南方向是一片宽约八公里的草地,地势平坦,幅面辽阔,适合于骑兵冲击,适合于大兵团作战。这是第一个豁口,也是我军的右翼战场。艾哈迈德亲自率领五万骆驼兵、十五万骑兵和十万步兵在此屯营。”
“接下来是圆冢丘陵,作战正面的宽度约为五公里左右,目前掌握在我军的手上。这是陆地战场的第二道屏障,也将是我军的中央战场。圆冢丘陵虽然平缓,地势也不险要,但意义却相当重大。它是整个战场的中枢与结合部,控制了此处,既能实施中央突破,也能协助在两翼豁口作战的友军进行夹击。敌人在丘陵之前布置了八万步兵和十万伪军,由何赛因元帅统领。”
“再往东南是第二个豁口,一片宽仅一公里的沙滩,其东边濒临大海,西北紧靠圆冢丘陵,距洛瓦城十五公里。奥图曼率领五万骑兵和七万步兵于此扎寨。”
“显然,敌人把作战的重心摆在西北一翼的豁口处,希望从那里实现突破,而不愿强攻中部的圆冢丘陵。在圆冢丘陵前,艾哈迈德布置的是步兵和战斗力差的伪军,应该没有主动进攻的意思。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据我观察,敌军的绝大部分布鲁斯长弓手都置于此处,艾哈迈德意图借此抵御我方骑兵的中央突击。”
“对我军来说,西北翼战场将面临一场苦战硬仗,那里战场开阔,地形地势适宜于大部队决战,艾哈迈德又亲自率领半数陆军在此布阵,兵力极其雄厚。”
“中央战场和东南翼战场的任务则要轻松许多。圆冢丘陵居高临下,面对的又是战斗力差的伪军,应该不惧。东南豁口处的沙滩,战场狭窄,军队无法展开。如果我军以重甲步兵加上强弓劲弩,死死堵住豁口,奥图曼的兵多优势将被地形限制所抵消掉,只能实行添油战术,一支部队接一支部队地往上冲锋。”
“如此看来,西北翼战场将是决战的主战场无疑了。但我心里却始终有一个疑问,战争经验极其丰富的艾哈迈德,难道真的准备跟我们来一场毫无花假的硬碰硬的大血战…”
“哼!异教老贼心计够毒!”丹西忍不住出声插话:“他玩的是形左实右的花招,真正的决胜点不在西北翼,而在东南翼战场!”
李维等人缓缓点头,而诺豪、邓肯、利祖等将领却有些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