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充当这一角色。
“嗖嗖嗖!”
箭似飞蝗,漫点如雨。
两方的散兵线在互相厮杀,在朝敌人后方投射箭弩、标枪、手斧。
在他们身后,疏散的熊族武士方队、奔腾的胡玛骑阵,咆哮着向前猛冲,密集的海亚尔重甲方阵,轰轰地踩踏着鼓点节奏,如压路机一般向前拱来。
完成了骚扰任务的散兵线开始向后退却。
轻骑散兵逃逸速度快,而海亚尔的轻步散兵则弱了不止一个档次,很多人尚在跑路的途中就被胡玛骑手、熊族武士追上砍倒。
两箭之远的距离很快消失,两边最前排的将士们已在二十米外瞪视对手!
冒着箭雨冲锋的熊族武士和胡玛骑手,速度更快,动能更大,而海亚尔人的军阵更严整,更结实,更钢硬。
海亚尔人的重甲方阵,经过塞尼等人的训练,确实像模像样,但如果仔细观察,他们与其他强国的步兵仍存在相当的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非常细微的地方,但这些地方却非同小可,往往决定了战役成败。比如眼神,与猛虎军团重步兵的那种直视前方、全神贯注不同,海亚尔士兵的目光是闪烁不定的,狐疑地左右瞟窥,显示出自信心的明显不足。
当然,敌人的强悍姿态也给他们以巨大的心理压力。
骑兵以一匹战马获得了居高临下的优势地位,胡玛骑手控弦弯弓,马刀闪闪,箭似连珠,劈砍凶狠。
熊族武士则更加可怕,他们体躯庞大,满脸是毛,黑岩城做工精巧的甲胄,掩不住那一身山莽野气、嗜血杀气!吧呀吧呀的叫声震得耳朵失聪,寒光亮的斧头骇得肝胆俱裂!面对这样的敌军,仿佛不是在与人作战,而是在跟野兽交锋!
海亚尔人边跑边下意识地往中间靠,似乎与同伴依偎在一起就能增强膂力,壮大胆略。当然,这也是正确的,团结就是力量,面对胡玛轻骑和熊族半轻装武士,重甲步兵越密集,越是挤成一个刺猬状,防护能力就越强,给对方造成的伤害就越大。
“吧呀!吧呀!”
在距离敌军十米左右的时候,熊王班哈运足中气,发出自己最高音的嚎叫,恍若一只受伤的熊在哀鸣!
“哗啦!”
“当!”
“轰隆!”成千上万把手斧从熊族军阵中掷出,呼啸着钻入海亚尔军阵中,引发一波接一波的可怕混乱!
重甲步兵钢筋铁骨,一般情况下自不惧轻装、半轻装对手的正面挑战,但这些海亚尔人忘记了,当年在自己的首都前,熊族武士曾迎着塞尔铁骑对冲并取胜!那时候,熊族尚无这么好的装备!
或许只有切身之痛才能记忆深刻,在这次塞尔入侵战中,古格率领的熊族纵队开到哪里,哪里的塞尔人就闻风丧胆,望风而逃。相反,当年是跟熊族结盟对付塞尔,倒霉的是塞尔入侵军,故而海亚尔人很快就患了健忘症,把那段历史丢到脑后。直至今日,他们才又一次重温当年塞尔人的噩梦!
为这次作战,班哈令手下人准备了很多手斧,而且一直隐忍到阵前十米才发力投掷!
臂力无穷的熊族是玩斧头的天才,小手斧在十米内的距离投掷,破坏力大得骇人,足以与集群发射的投石机媲美!
想像一下,成千上万架小型投石机一起发射,对方又是拥挤密集的重甲方阵,这是何等的可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