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水域卸下这五万雄兵。
在当今时代,各大势力矛盾重重,勾心斗角,互相拆台,外交局势异常的复杂。宗教矛盾、民族矛盾、国家矛盾、社会阶层矛盾,缠绕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很难归结出一个简化的固定样式。
仅以宗教为例,基督教与圣火教的对立是一条矛盾主线,但基督教内部东西两大教廷不和,圣火教内部四大主要教派互相斗争,这再加上教廷与世俗君主争夺本国教会主导权,各国神职人员、文官官僚、军事贵族之间的分分合合、明争暗斗,局外人很难看清楚浑浊而涌动的水面下到底掩藏着什么东西,有几条大鱼在争食。
即便是决定所有一切的利益主线,有时候也不是那么分明。国家、民族、教会、君主、国内不同势力和集团等,各方的利益关系也在不停地变化,不断根据形势作出调整。不是核心决策圈的高层人物,根据浮现出来的真真假假的表象,根据一些支离破碎的线索,很难理清个头绪,遑论拨开团团迷雾,剥去层层外壳,看到事物的真正内核。
这真是一个黑暗的世界,盟友之间的关系很不牢靠,敌人与朋友的角色区别也模糊不清,诚意缺失,欺诈横行,背信弃义和卖主求荣,如家常便饭。
当然,一切问题都要辨证看待。
对敌仁慈,就是对己残忍。不论虚伪狡黠,胡诌扯蛋,还是**裸地威胁,恶狠狠地敲诈,抑或无耻地落井下石,充其量只是一个个人品德问题,而这些“缺德”“没品”的行为,如果都是为了本国本民族的利益,那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德”很高的“品”不应受到斥责,反要大力褒奖。
外交活动的职业特性就决定了它只顾公利,勿论私德。那种为了个人道德圆满而诚实待人,把本国情报和盘托出,怜恤敌人苦境而收拳罢手的家伙,不是真蠢猪,就是假道学。
尤其以后一类人为多,打出所谓的道义幌子,行出卖国家民族利益之实,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缺德”“没品”之人。真正的政治家,不可能跟这样的人做朋友。他们会利用敌方的叛徒,他们会跟三姓家奴做交易,但绝不会施以信任…
从目前的走廊局势来看,丹西与狄龙之间仍是盟友,保持着表面上的和睦与亲热,但随着半岛瓜分完毕,结盟的利益基石被抽空大半,相互间拆台破坏,偷施暗算,再度成为两国关系的主流。
双方虽然不愿意进行两败俱伤的战争,但也不愿看到对方顺利地获胜,他们都希望对方陷入无法自拔的战争泥沼,而自己却不断发展壮大。为此,狄龙策划了莱德失踪这桩无头公案,而丹西则设计了一出“异教徒跨海增援”的好剧。
阿里掌控本土大陆,马赫迪主管新大陆拓殖,这是艾哈迈德和休伦定下的基调。老皇帝也给二皇子留下八万精兵,作为立业之基。
马赫迪手上有相当的实力,不可能情愿蜗居小岛,仰人鼻息,他一直鼓动自己的妹夫丹西,两人协力消灭狄龙,然后平分其地,而最迫切的,是首先夺回半岛西区的狄龙辖地,让他在大陆上获得一个立足点。
丹西显然不愿跟狄龙和轲库里能两面开战,联合异教徒进攻狄龙,在目前环境下更万万使不得。他的建议是,由蛟龙军团秘密护送一支部队前去增援圣火国,与波拉丁一起对抗狄龙。丹西答应,只要马赫迪出兵,就同意在结束东线战役后与妻兄联手进攻狄龙。如果马赫迪能在圣火国挡住狄龙一年时间,可获得四分之一的半岛份额,如果能拖住狄龙四年时间,丹西将整个半岛拱手相让。
这确是一招损棋。
谁都不可能去援助圣火国异教徒,但马赫迪出兵却是名正言顺,因沙漠帝国与波拉丁早就订有盟约。有这支部队加盟,狄龙在兵力上迅速转为劣势,陷入泥沼的可能性大增。割让半岛的承诺,更对马赫迪有极大的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