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两颗棋子一进一退;有的时候,毫不相让地碰撞在一起;有的时候,吃掉敌军一颗棋,把它送进“阵亡”盒;有的时候,遭到敌人围歼,从大本营里增加一颗棋子,补充兵力,填补虚隙。
也有的时候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争执。
一般都是某个将领看到自己所在的部队被吃掉后,对裁判李维的裁决提出异议,比如,孔狄为尖犀骑队之死抗议,巴维尔替自由军团的阵亡叫屈。这个时候,李维就会有理有据地一点一点分析双方的战斗力、兵员数、沙场环境、作战形势等,解释他们的部队为何会完蛋。
丹西和其他将领也会各抒己见,补充或者驳斥李维的看法。基本上,李维的判断总是无法动摇,成为铁一般的不能推翻的最终裁决。
看到这些平素一本正经、威风八面的叔叔伯伯们,此刻为了一粒小棋子的去留争得面红耳赤,他们的神情,与自己跟摩瓦、瓦莱娜、丹虎、丹豹等伙伴为一颗糖果、一个小玩具而吵架的神情毫无二致,密尔顿深感好笑。
敏锐的小孩也注意到,虽然靛河两岸都有小旗在进退移动,但兵棋最密集、众人注意力最集中的地方还是那片“▽”型的冲击洲…河弯洲。在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麋集了双方的主力部队,青黄二色的大大小小的兵棋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紮成一堆。绝大多数被送进“阵亡盒”的小旗,都来自对这一区域的争夺。
密尔顿隐约听说过,对丹西那封邀战书,柯库里能的回信只有四个字…“过来受死!”
小孩也听到过贝叶对此信的分析,认为此话反应出柯库里能胆怯心虚,因为呼兰不敢跨河西进,前来攻打猛虎军团阵地。
河湖纵横地区,水师具有极重要的作用。铁甲舰队控制整条靛河,扫清了一切敌船,令呼兰人没有乘船登陆的机会,架设浮桥也无可能。
即使猛虎军团遵守邀战书里的承诺,不干涉对方架桥,放呼兰人过岸来攻,也不能保证丹西会否遵守不进行半渡而击的承诺。欺诈本就是战争之常事,何况一纸毫无约束力的单方面邀战书?
如果呼兰人跨河进攻,一旦丹西毁约突袭,对呼兰军队将是一场致命的打击,因为丹西水师强大,可以实施水陆协攻。铁甲舰队破坏掉浮桥,陆地兵马半渡而击,过了河的呼兰部众立成甕中之鳖,会被对手歼灭殆尽。
而丹西跨河东进就不同了,浮桥跨越和船舶运输同时实施,可以迅速完成登陆,即便对手半渡而击,作战失利,铁甲舰队可以护住退路,运走兵马,掩护陆军战友撤离,协助牵制敌军,不会遭受被围歼之厄运。
显然,主动权掌握在丹西手中,猛虎军团进退两便,攻守皆宜,来自内陆地区的超级强国呼兰,有劲使不上。
柯库里能也是人,他是卓越的统帅,却不具备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妖术。面对如此战局,他接受挑战,选择了放对手过河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