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56章
“报社也是看先生的意思,您和几位作者都是来沪市避祸的,不知是想租房子还是买房子?”李先生问。
“其他几位作者都是怎么想的?”雪兰问。
“哦,有买有租,毕竟现在北方形式不明,不过全国统一形势还是可以预见的,张大帅在北边自立为王,此乃不义之举啊。一旦全国统一,南京作为国民政府,自然还是南方的发展情形更好,所以我建议您在南方买些产业。”
南北情况果然是不一样的,南方普遍对革命军北伐持高度的赞扬态度。
历史的脚步难以阻遏,无论是在沪市还是北平都一样的,除非提前躲去重庆或者香港。李氏她们总想着北边战争结束了就回去,可是在雪兰的想法里,离开了就很难再回去了,不单单是因为jiao通不便,更是因为北方不会平安,只会越来越luan。
雪兰想了想说:“还是买一tao房子吧,离报社近一些最好。我家一共四个女人,没有别的要求,只想寻一chu1安全的居所。”
“这个我晓得,您放心吧。”李先生说。
几天后,雪兰她们被李先生送去了新的居所,一桩居民楼的五楼,是打通了两个临hu的房子,有六七间房,hua了四百块大洋。
只是日常生活遇到了不少麻烦,光语言不通就是个大问题,上海方言属于吴语方言,chu门买个菜,也只听到满耳朵的#¥%…&。
第一次来南方的北方人是很新鲜的,反正李氏和三姐看什么都新鲜。
雪兰也很新鲜,时隔多年,她再一次吃到了南方汤包、南瓜饼、糯米藕、酒酿圆子…还有mei味滴炸臭豆腐。这不是在后世那个wuliu很畅通的时代,所以很多东西在北方是吃不到的。某天早上李氏买回家的粽子吃chu了rou馅,弄得三姐这个从没吃过rou粽的人一惊一乍的。
李氏说:“这有什么,你们还记得黄姨娘吗?她就是南方人,月子里非要吃rou粽子,我还当什么稀罕wu呢,一点不好吃。”
雪兰说:“咱们华夏的地域太大了,一个地方的人一个口味,都是从小吃到大的,并非真的是什么山珍海味,而是有zhong家乡的味dao,所以让人难以忘怀,所以都是内心shenchu1最mei味的东西。”
说dao这里,三姐忽然叹了口气:“我想吃辣白菜水饺了。”
李氏她们都是东北人,现在却离东北十万八千里了,只看地图也隔着大半个华夏呢。
“辣白菜可没有,咱包rou包子吃。”李氏笑着说。
许编辑一家也在沪市落脚了,住chu1离雪兰家不远,他太太经常来串门子,毕竟她也不认识几个熟人。
“没想到咱们刚来沪市,北边张大帅就撤chu了北平,gen本没在城里打起来,早知dao咱们就不着急走了,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丁太太叹dao“wu价倒也不贵,就是chu门买个菜都要掰扯很久,我听不懂这里人说话。”
李氏也一脸悔恨:“就是,早知就不在这里买房子了。”
“孩子他爹也不知dao哪儿来的劲tou,一天到晚在外面跑,连我们家大姐都整天在报社不回家。”
“我听三姐说,报社给许编辑升官了,人家报社看重他,自然多依仗。”
丁氏听了这话很得意,却腼腆地说:“说起来大城市也有大城市的好chu1,你们去过百货商店了没有啊?前天老许带我们去遛了一圈,真厉害。就是里面的东西太贵,我们啥也没买就回来了,你不知dao,我看到一条床单,竟然卖一百块大洋,说是什么国的什么维斯。”
“哎呦…”李氏瞪大了yan“莫非是金丝掐的,一百块大洋…床单而已,有钱也不买这玩意。”
雪兰正站在yang台上,七月的沪市又热又闷,热得她浑shen是汗,此时她特别想去几条街外那家咖啡馆里坐坐,听说里面提供冰凉的啤酒。
她旁边放着一份报纸,是《大辰报》,上面有一条新闻,被cu大的黑ti字着重标的了。
是政府赞扬北方商业联合会的,因为他们又筹集了三十多万的粮款运往陕甘。会长王先生说,其中五万的善款是他特意又拿chu来的,因为有gan于一位侠士的慷慨之举。这位侠士捐了二十五万,只是不愿把名字透lou给公众知dao,他要gan谢所有捐钱的人,无论多少,都是侠义之举。
这份报纸被雪兰裱起来了,也许没人知dao故事里说的人是她,但她自己知dao。
就像泰戈尔的诗里写的那样——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的心已飞过。
这就足够了。
沪市跟北平的生活是很不一样的。这里的生活更接近于后世,比较开放。
那zhonggan觉就像北平还是一位裹小脚穿古装的封建妇女,而沪市却已经在厚厚的裙子下穿上了吊带袜和高跟鞋。
在北平的时候,雪兰她们一天到晚待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