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59章
雪兰和三姐一夜没睡,天蒙蒙亮的时候,姐妹两个依然相对无语。
昨晚的事情太突然了,一个车队半夜过来,就这样把李氏接走了,闪得姐妹两个连早饭都没chu1着落。
毕竟李氏不方便单独上路,所以就让大妮跟着了。三姐还要去报社上班,这天早上两个人只得去早餐摊上买了两碗云吞吃。刚咽下早饭,丁氏就过来了,拉着雪兰去了她家。
“李姐姐chu门这段日子,你们两姐妹就跟着婶子住,婶子给你们zuo饭吃。”丁氏说。
李氏太chong孩子,雪兰和三姐都没下过厨房,连大米都蒸不熟。这年代又木有高压锅,没点水平的主妇真心蒸不熟大米的。
丁氏是个比李氏还巧的主妇,各zhong北方小菜、面食和点心都zuo的很bang,雪兰在他家吃了两天饭,就gan觉自己好像又胖了一圈。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会变成土fei圆的,雪兰忧愁的看着碗里的红烧猪蹄。因为家里来了客人,丁氏可着劲zuo好吃的。
但是好吃的太好吃了,为了变苗条,不能吃好吃的,zuo人还有什么意思。于是雪兰决定摒弃家里蹲的生活,每天chu去运动运动。
她的运动方式很简单,就是跟丁氏逛菜市场。
丁氏是个闲不住的女人,既shuang利又泼辣,来沪市没多久,就把附近的大街小巷都逛遍了,现在都会说沪市本地的方言了,他们一群人里,就她是个女中豪杰,都能用方语跟人对骂了。
这天chu去买菜的时候,雪兰在路口听到了一阵歌声,忽然就愣住了。
远远的,她看到了一个拨弄着琵琶的女人。
“唱得好听吧。”丁氏笑着跟雪兰说“那个盲人经常在这个路口卖唱,我觉得她唱的《笑红尘》比录制碟片的那个女明星qiang多了。”
隔着一条ma路,雪兰静静地望着那个唱歌的女人,她看上去三四十岁的样子,穿着一件朴素的褂子,团坐在地上,怀里拨弄着一把琵琶。女人的yan睛应该是看不见的,因为她的yan珠一动不动,呈现灰白的颜se。
她正在唱那首《笑红尘》,声音纯净、动人、饱经沧桑。
在雪兰的故事里,唱《笑红尘》的就是一位盲女,所以此情此景给了雪兰qiang烈的震撼。
因为这个女人的声音太mei了。
不说chu尘空灵,也有一zhong洒脱超然之gan,听着听着,就会觉得很gan动。
这时候正是上午七八点钟,路上行人都来去匆匆,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正在唱歌的女人,她坐在那里,mei得仿佛一幅静止的画,那灵动的声音似乎赋予了她全新的生命,带着听歌的人也去往了不同的世界。
“闺女,还听吗?咱走吧?”丁氏问雪兰。
“哦…嗯。”雪兰点点tou,跟着丁氏回家了。
从报社里得知了李氏的消息,据说她在追悼会上唱了《jing1忠报国》后,ma上就有人邀请她去学校等地唱歌了。李氏第一次去学校唱歌的时候,就唱了那首《大华夏》,结果引起了轰动。这首歌曲简单明快,调子轻松,易于传唱。最重要的是寓意很好,在全国上下都抱着统一华夏,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大背景下,这首歌在大街小巷很快的liu传开来。雪兰还看到《大辰报》上刊印了这首歌,并且有不少人写信来赞扬雪后山岚,还说希望她能继续书写类似的歌曲,鼓舞人心。
至于林海chao声先生,她现在红了,这个名字几乎红遍了南北。有时候歌曲的力量很qiang大,甚至比雪兰这个写文章的还要qiang大。比如《大华夏》,这首歌贵就贵在歌词简单畅快,也不拽文,普通老百姓都能听个明白清楚,了解到一个大华夏的可贵和伟大之chu1,也凝聚了想要统一的普通百姓们的心愿。
雪兰和三姐读着李氏寄来的信件,这些信都是她念着,别人给她写的,但信里李氏的语气越来越不同了,有时候那zhong自豪和huan快可以透过信纸传来。
果然见过世面的女人就会变得不一样,这zhong就叫自信吧。
日子一天天过去,已经shen秋了。
这些日子里,每天每天,雪兰都会跟丁氏一起路过那位唱歌的盲女,有时候雪兰会驻足听一会儿,然后给她放下几角钱。盲女的耳朵也许特别好,时间长了,她竟然主动开口跟雪兰搭话。
“谢谢您,总是来捧场。”她对雪兰说,女人的声音非常好听,似乎是仅仅听她说话,就是一zhong享受。
“不客气,您唱得真好听。”雪兰说。
“让您破费了,我回家后才知dao,您每次都打赏不少钱。”盲女dao。
“您的声音太mei了,比录制唱片的歌手都唱得好。”雪兰说。
“您过奖了,那怎么能比,人家是大明星,我只是个街tou讨饭的。”盲女笑dao。
雪兰说的是真心话,因为这个年代的歌星,唱起歌来总有zhong唱戏的gan觉,调子有时候尖锐,有时候婉转,给人拿腔拿调的gan觉。
雪兰问盲女:“不知dao先生家在何chu1?”
“不敢称先生。”盲女dao“小女夫家姓周,家就在后面的弄堂。”
雪兰迟疑了一会儿说:“若有机会时,请先生上门唱曲可行?”
“求之不得。”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