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先者自然是这位杨博,他之所以还活着,一方面是大家都服他,就像服张经一样,但张经死了,他没死,其实也没太多特殊的原因,只是因为张经不慎沾上了东南这个火坑,而杨博一直稳稳的坐镇北方。
其实自大明建国以来,起义这事就从没有停止过,几乎每年都会有万人级别的小规模起义,每三五年来一次十万规模的大型起义,无论内阁兵
早已习以为常,兵来将挡
来土掩。但这一次情况不太妙,近几年南倭北虏持续
势,重建杭州、重建皇
等事开销
大,外加朝廷内斗仍未落幕,无论帝王还是将相都没有多少
力再放在对付起义军上了。
严嵩走的非常是时候,留下其余人来收拾这个烂得不能再烂的摊。
除杨长帆外,最正规的起义军队伍在广东,广东是自三十九年就开始的,伊始的起义军发展为几
势力,终于在四十一年二月又拧成一
,最新传来北京的消息,这
人已经建国了,国号很响亮——飞龙国。
第二位人便是俞大猷俞总兵,这人经历了无数次严党的清剿,一个个直属上司惨死断
台前,他却
的活了下来,而且愈挫愈勇,愈战愈勇,同戚继光联手,几乎彻底将东南倭寇肃清。如此可见,一心打仗,保家卫国,不对政治斗争
行任何思考,安心的当一只老黄
,还是有概率活下来的。
看遍南北,资格够的老帅,仅此三人,兵尚书毕竟是文职,俞大猷来肯定不合适,阮鹗脾气古怪,难以服众,看来看去几乎就剩下杨博了。
散兵游勇,起义建国,一时之间,大江南北五颜六,
开遍地。
正月开始,三月未到,在这段时间内,如约定好的一般,江西、福建民同时起事,广东山民起事,川、贵苗民起事,南北直隶外,几乎有一半的版图上都
现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在严党以及嘉靖本人的辣手摧之下,老一辈可以领兵打仗的人
已经所剩无几,为今一只手就足够数的过来。
第三位,福建巡抚阮鹗,同样在东南抗倭战争之中崭角,他因与胡宗宪政见不合调至福建,但他绝对没有俞大猷那么耿直,毕竟在那个年代敢与胡宗宪唱反调的人,几乎都死
净了,他却活得很好。
西北,肝脾胃肾同时抱恙。
这一系列麻烦给了杨长帆征南洋的时间,同时也给了五湖四海群众积蓄力量的机缘,再来看,从某
程度上来说,杨长帆算是最成功的一路起义军,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
严党一直以来对北方就是没什么想法的,虽然北方被俺答吊打,南方被倭寇吊打,看起来情况差不多,但是南方油多,北方都是苦差事。因而除因为儿
给杨继盛收尸的王忬倒霉外,北方将领日
虽然苦,脑袋却还能保住。
朝廷急调蓟辽总督杨博回京,任兵尚书,如此混
的局面,需要一位足够资格,足够智慧,足够经验,可以镇住所有人的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