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275国穷民富(2/2)

徐阶看着嘉靖走向坛,心如麻,也发麻。

论政之后,通政司经历杨长贵与众知事将要梳理总结之后,于次日送至国监司业张居正手中。这位被所有聪明人都誉为绝聪明的张居正也不仅是国监司业,同时也是徐阶亲自举荐的裕王侍讲侍读,无论治国之还是之乎者也,他都是太名副其实的老师。

大量的金银货品的确存在,只是与朝廷无关,通通都是走私。

杨长贵的世,属于人尽皆知,明面上却又都秘而不宣的事情。当年严嵩严世藩没搞他,后来徐阶也没有搞他,皇帝好像也忘了有这么一个人,这情况下,没人会闲着没事去搞他,提也不会提。

东南欠收,田耕告急是不错,但神奇的是,百姓并不穷困,相反,百姓从没有这么富有过,大量的现在苔湾,同样也发生在东南三省,民间易市场颇旺,原先穷困的人,要么投徽王府,要么改行行商,再不必抱着那几亩地耕,或给地主当佃农,这才导致歉收。

“…”“不敢说了么?”

若是往日,双方也便过去了,可这次张居正扫了后,便叫住了一只已经踏门去的杨长贵:“这是谈你兄长的事吧?”

同时,徽王府的治国之策也绝非“奇技巧”那么简单,如若一应效仿,恐怕动摇大明的本,也许会是一场大变法。

“传令东南,严海禁。”

嘉靖终于满意:“蚊蛭没了血,也就活不久了。”

这样的情况,内阁还是可以分析来的,最简单的解决方案也呼之,效仿徽王府,设市舶收税,严禁走私,这样就可以国富民富了。

“严到什么程度?”

三天之后,通政司,太论政,此番论政焦无非是严海禁一事。由于皇上已有态度,内阁已有定论,无论是群臣还是太风都奇一致,歌颂海禁之利好,大谈百年间东海无事,一切的罪魁祸首都该是海禁松弛,因为松弛有了走私,因为松弛来了倭寇,因为松弛养成了杨长帆这样的大寇。皇上圣明,首辅睿智,严政之下,徽王府自会覆灭。

“陛下圣明。”

“那你该知如何了?”

一应政事,内阁都会共同商议,得结果,如今东南窘状,实为前无古人的诡异局面。

只是徐阶不敢这么提,哪里有朝廷效仿贼寇治国的?

可张居正就是这么漫不经心的提了,杨长贵只好回:“下官誓与杨贼势不两立,早已恩断义绝。”

这也就形成了如今百思不得其解的局面——国穷民富。

“私船海,贩货,以通倭论,同族连坐。”



徐阶沉良久,这才说:“陛下是对的,臣无言以辩。”

变法的人,无论成败与否,通常都会死得很惨。对于死亡这件事,伴随了嘉靖几十年,看过了大风大狼的徐阶十分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