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五七三迅雷掩耳岂及时一(2/2)

“沈某乃朝廷钦命之两广总督、广州巡抚,你将我禁于此,纵容兵士横行不法,扰乡里擅委官吏,这一切,都是误会?阁下短短十日之内,已经兵临数县之一,经阁下大印委派官吏超过数百,这一切,都是误会?”

这些事情,沈犹龙都听说了,因此对于方孔炤的自辩,他觉得既好气又好笑。

“两广总督沈犹龙,也不知他会如何应付方孔炤…报纸上说,护送方孔炤前去的有新襄军南海舰队一,虎卫两万人,这么多人,沈犹龙只怕无力与之对抗…”

他已经准备了许久要痛骂方孔炤从逆的,但是听到方孔炤真来见他,他心中又有些慨。

“上路…果然丧心病狂!”听得“上路”二字,沈犹龙不但不惧,反而觉得自己松了气,他厉声:“你受先帝之恩,如此倒行逆尸,沈某虽死,必变为厉鬼取你命!”

方孔炤与沈犹龙都是万历四十四年的士,双方有这一层的关系,以前多少也算是熟人。见他向自己行礼,沈犹龙傲然不回礼:“不敢当阁下年兄之称,沈某乃大明士,阁下是南海伯重臣,年兄之称,还请休提。”

“沈年兄果然消息灵通啊,不过沈年兄尚有不知的消息。”方孔炤微笑着:“其余的话就不多说了,愚弟我这次来,是送年兄上路的。”

直到今日,他才听得通禀:方孔炤来见!

如同崇祯所想,两广总督沈犹龙确实无力与虎卫对抗,事实上,因为商贸往来的关系,整个广`州城对于新襄来说,几乎是不设防。当第一艘新襄船靠岸之后,这座城便已经落了新襄中。

只不过连接着十天,方孔炤都没有见他,他被禁在衙门里,每日虽然可以派仆人上街买菜,但他自己却被禁止门。

有了足够的人手,方孔炤接广`州城防之后,首先第一步就是派兵将各级官员、胥吏尽数集中拘禁,占据了各衙门,由他带来的人员接了整个广`州及周边属县的政权。而工作组也直接下到下边的乡里,开始控制基层,罢免里正、保长之类的旧基层力量。

在崇祯自己看来这是留给他的面,却不知实际上是因为新襄计划中便是乘着金陵内讧之机,兵不血刃接两广。

“你…你言下之意,你现在所作所为,倒是忠心为国?”

方孔炤此来,自然带有大印,他的印章上所刻为“华夏大明两广总督”原本只是“华夏两广总督”的,但因为他的持,便又加上了“大明”二字。而跟随他来的,除了两万虎卫之外,还有总人数超过三千的工作组——照新襄在昌化的经验,五百人一个工作组,再加上五百人的虎卫队,大致就可以控制一个中等规模的县。象广`州府这样大的府城,当然所需的人手更多些。

“沈年兄,这几日实在是忙碌,未能及时来问候,还请军门休要怪责。”

“愚弟待罪之,窜斥之臣,若非心念国是,岂会再为逢妇?愚弟更愿意经诗于林泉之下,帆篷于江湖之上,逍遥快活,岂不胜过如今整日忙碌,却还不为人所解,甚至见识如年兄者,亦误会愚弟!”

这个过程当然不是全和平,其中少不得有人反抗,或者背地里设绊,对于这些人,方孔炤不愧是当过一任巡抚的,他毫不手,直接执行“战时军事制条款”公开宣判刑,严重者直接死,轻微者也是放海外,接上船送到南海群岛去。

沈犹龙心中恼怒至极,如果是因为战斗不利而失去了城池,他还聊可自,自己毕竟尽力了,但这样兵不血刃被人夺了城,除了证明他无能之外,只怕青史上还要怀疑他与“军”有所勾结。因此,他拿定了主意,当见到此次军护送而来的方孔炤时,一定要痛骂对方,唯有如此,才能彰显自己的气节。

在沈犹龙看来,广`州的就是军,俞国振只是一介武夫,他指派虎卫来接广`州,本不是他所说“备寇”而就是乘拥兵割据扩大地盘。

“误会?”



“自然是误会!”

他们的第一件事情,仍然是修路,这不仅仅是为了便于商品通,同时也是便于政权对于偏远地方的控制。

“沈年兄是大明士,那如今天下板,沈年兄可有力挽狂澜之能?”方孔炤早就知他会责骂,因此也不着恼,反问:“京畿失陷,闯逆横行,中原一带,民众困苦,关外建虏,虎视眈眈,金陵诸公,私心误国。如此局面,沈年兄若能有为,愚弟愿附骥尾,为年兄效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