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六一七杀气一时作阵云一(2/2)

八月二十一日,在沧州稍事休整的田伯光、顾家明,得到了来自山`东的五万武装民兵的兵力补充,开始移师北近青县。吴三桂的游骑于青县南三十里与李青山李明山兄弟带领的华夏军龙骑兵相遇,双方激斗之后,吴三桂又撤离青县,退至静海。

在俞国振看来,千言万语不如实地一观,结果史可法匆匆的钦`州之行,除了加了他对俞国振的怨愤之外,却并没有给他太多的动。很显然,俞国振的打算落空了。

俞国振这句话的评议,当真是尖刻至极,他也是吵了真火,故此才有此语。

这一下,就算再愚笨的人也明白,这是满清赌上国运的一次大战,胜,则满清获取北方优势,俞国振的华夏在短时间内只能经营南方,双方的较量将转为持迟。败,满清退守关外,再也无力南下,只能睁睁看华夏蚕鲸吞,在短时间内便将满清灭亡!

双方兵力对比,满清、吴三桂一方联军足有四十万,俞国振手中暂时是三万兵,但已经动员的华夏军有十万,山`东一带武装民兵亦有十万。四十万对二十万,这样规模的战役,即使是战争史上,也是那决定天下大势的决战!

这一次,建虏几乎完全动员起来,能充为兵用的建虏男,十四岁以上六十岁以下,全军,总数达到了十六万,其中壮十万被调关内,六万留守。而投靠建虏的汉人等各族,亦征发兵十万,民夫苦力四十万,所有男都充役。鲜国、蒙古诸情形亦是相参无几。

既然如此,俞国振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机会已经给了,没有把握住。那是史可法自己的事情。俞国振是一个引路者。是向导,却不是保姆,他在华夏于危难之际。凭借自己对历史的前瞻这样一番事业。他要考虑的,永远是华夏几百年的长远规划,而不是一个人甚至几十万人短时间内的生计。

八月二十八日,吴三桂于静海守数日后,再退至天津卫,至此,他偷袭天津卫之后,华夏军撤离被占据的地盘,全被收复。而顾家明领兵自运河东抵达运河南岸,发觉吴三桂守备森严,便绕大沽,意在此建码,为海军登陆准备,在卫河北岸,与赶到的阿济格前锋相遇,双方激战,阿济格折损了千余人,而顾家明兵少,也只能退回南岸。

送走了孙晋。俞国振在济南府又休息了两天,就在他准备再往德州之时,一个消息传来,让他彻底将孙晋到来的事情抛在了脑后。

到此,此次大战便又回到了天津卫,这一战开始之所。

八月二十日,阿济格过山海关,大军踏这天下第一雄关时,阿济格以刀划面,声称若不能击杀俞国振,便再也不回关外。

崇祯十九年八月十五日,正是中秋,也是大明太祖朱皇帝所属红巾军烙月饼“八月十五杀鞑”之时,动员完毕的建虏,开始向着山海关发。多尔衮在这一刻,用经百战极有战斗经验的兄长阿济格为前锋。督兵四万骑飞速南下,自己亲领各族大军十六万为中军,随之而来。除此之外。多尔衮还动员属国朝鲜和蒙古诸。朝鲜监国征发兵力十五万,其中五万为接应。随多尔衮南征,实际上是充作人质,另十万则协助多铎、代善守辽东。征蒙古诸军六万,以阿泰为统帅,由张北、宣府关。

八月十八日,阿济格的四万骑兵过锦州。

这份报纸在八月二十五日便被吴三桂派人送到了阿济格手中,阿济格兵至开平中卫。九月一日,已经兵临锦州的多尔衮,同样看到了这份报纸,然后传令三军加地发。

八月二十三日,青岛迎来华夏军第二批北上将士,一共两万人,旋即乘列车赶往济南。当日的《民生速报》对此情景有极为详细地描述:华夏军军威雄壮,十趟军列连绵不绝,各各样的军械堆积如山。原本正常行驶的青岛至济南府每日两趟的列车,不得不暂停运行,以为军机之避让。

与此同时,田伯光、顾家明开始猛攻沧州城外的吴三桂军营,吴三桂的人质战术再也无用,在猛烈的炮火袭击下,吴三桂不得不撤离沧州城,退守青县。

授机宜吧。史邻亲自到了钦`州,据闻还见着了陈卧,鲁山先生,方密之才是真儒,陈卧算是半儒,至于史邻么,与内宦阉人没有什么区别。”

史可法去钦州参与上次协商会议,是俞国振暗中亲的,对于这位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名声的人,俞国振虽然鄙薄其能力,看低他的人品,却并不轻视他的气节。因此,俞国振总想给他一个机会,希望他能够如同方以智一般,为被他称为“新儒家”的儒学与实学结合贡献。

建虏动员!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