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章风暴五上(2/2)

一直在旁边为朋友祝福的元继祖迎上文天祥的目光,低声问:“如果元某回祁连山下,收拢族人,效垂相百丈岭之举。垂相可否答应,可否施以援手?”

“权利?”这个词元、李二人很陌生。在大元朝,武将是忽必烈必须的猎犬,吃的、用的,下士卒以及老婆孩,都归大汗所有。大汗安排你什么,你就要什么。即便不情愿服从命令,也只能祈求大汗,切不可自己主。来到大宋,突然变了个规矩,不免一时有些迷茫。

会过自由的人,不知自由的可贵。文天祥知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拿过一份小册,递到了元、李两人手中。“这是大都督府对你二人下士卒的安排,他们现在功罪相抵,所以都是华夏百姓。愿意留在大宋的,大都督府与大宋百姓同样对待。希望务农的发给耕地,官府贷给第一年的粮。希望留在城市的,可以去工场学徒,薪自己和老板涉。愿意留在军中的,需要去参加力和兵、骑术等项目测试,适合去破虏军的去破虏军,适合去警备队的去警备队。《临时约法》有规定,‘党项、契丹、目诸族,愿为华夏之民者,官府以华夏百姓待之。’所以,你们也不必为他们的前途担优!”

“我等纵然粉碎骨,也难报承相大恩!”众探赤军将领一齐施礼。有些人本来还打着回到探赤军中,凭自家弟兄在世里谋的小算盘。见天祥在轻描淡写之间,几句话散了众人兵权。心中一凛,主动放弃了不该有的执念。

看到自己的后人路有了保障,元、李二人悬着的心也跟着放下了,互相看了看,同声答:“我等愿唯垂相之命是从!”

“路上听关校尉说,正相大人在邵武还有一个培养地方官的学校。李某不才,不知能否去那里学些治政良方,将来也好赎前半生之罪!”见文天祥问得坦诚,李谅终于说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行军打仗的事情他够了,就像他自己总结的那样,半辈烧杀抢掠,只曾破坏,不曾建设。如果不能领着自己的族人驰骋疆场,他情愿下半生去作个地方官,通过为百姓谋福,偿还自己前半生犯下的罪孽。

元、李两人来福州之前,本来也有过保留自家人,坐观时局变化的念。一路上看到福建变化之大,比较南北双方吏治、军制和百姓状态,知北元气数己经日薄西山。所以此刻得知自己手里没了兵,心中反而觉得好生轻松。

“二位将军都领骑兵多年,如果有留在军中的心思,我倒想聘请二位将军去邵武军校或邵武指挥学院骑兵教官。为大宋军旅培养可用之材,二位将军意下如何?”又聊了几句军旅之事,文天祥试探着问

“就如将军所愿!”文天祥笑着答应,把目光慢慢转向元继祖。

在元、李二人未到福州之前,如何安排二人的前途,大都督府也觉得有些伤脑。作为第一批临阵起义的探赤军级将领,如果给他们的待遇太差,则不足以为北元其他探赤军和汉军将领的典范,起到千金买骨的作用。但给二人职位安排的过,又未免有些不公平。毕竟这些年探赤军跟在蒙古军后面,没少了坏事。

“文某愿鼎立相助!”文天祥心中一喜,微笑着承诺。

“李某愿意去个蒙童,从三字经学起!”李谅非常诚恳地说

“你们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来主。既然己经起义,大宋律法,你们就是百姓的一员,各项权利受律法保护,即便是天上的神明,都没权力安排你们的一切!”文天祥笑着说,神情中带着几分鼓励。

“谢垂相大人!”元、李二人倒拜,被文天祥伸手扶住。二人激地退后几步,学着宋人打招呼的样,长揖到地。

所以文天祥才有意让元、李二人于途中受一下大宋的变化。也期待二人自己对自己将来的路,些双方皆满意的选择。

这个答案倒乎文天祥的意料了,他没想到戎半生的李谅的理想居然是去造福一方,楞了楞,大笑着回答:“李将军若真有此意,倒可以去大宋政务学院。只不过那里的学风严谨了些,将军想顺利毕业,恐怕要下番苦功夫l”

透过脸上的表情,文天祥知元、李等将领一时无法适应自由人的份。其实何止他们几个,就是大宋百姓,刚刚接到平等之政时,又有哪个能习惯这自己把握自己命运的政策。只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宋人己经习惯了不向任何人屈膝,不再于者面前逆来顺受。而新来的探赤军将领思维还停留在皇帝最大,其他人皆为仆的框架里而己。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