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章梦中境(2/2)

“千年之间,萦山都只存于传说中而已,”杲航继续说“直至人们征服了大荒之野,终于可以踏足萦山了,却并未发现在其山南有任何河。故而当日便产生了两言论,一说死早已涸,另一说则云《圣言》只是比喻,示峰窥破生死,以成大,而《彻地论》纯是用此比喻生造了‘黑河’。然而,您却以为死定然存在,又何所见而论之呢?即便涸,也总该有些旧日河的痕迹可寻呀,您得之乎?”

我顿了一顿,再次扫视众人,然后缓缓说:“我所言者,是前人的书要活读,切忌死读。若不考究因传而产生的错讹,前人之言都是真,但非全真,前人之注却未必是真。前人之注前人也,所注未必是真,所阐发他自的德倒是真的。你们阐发自的德容易,读前人所注之真假却难,恐怕耗费毕生,也未必能得其万一…”

“关于死之言,也是不注疏前人吗?”先前提问的人再次问

杲航不是来听讲的,他是专程前来找我的,他一递上名帖,我就明白了这一。虽然重明阁只是一个小书院,和岿山宵练相差如同霄壤,但终究也是世所认同的民间书院,为重明阁直学士,他没有理来我座下当弟——即便只是一日的弟

我闻言也不禁莞尔,于是屈膝坐下,收起了自己的满腹牢。“德有二源,”我对弟们说“一是前人之德,一是自之德,自之德基于前人之德。能够来到岿山宵练的诸位,包括被允许前来听讲的游学之士,你们都饱读书,前人之德,本不必由我来教授什么。你们只要由前人之言中总结其德,然后养自己的浩然之气,而生发自之德就好了。然则,我究竟要讲些什么呢?尤其在这最后一日的授课中,用什么来终了你们整年的研习呢?”

我轻轻摇:“我从未去过萦山,遑论山南。即便确实存在涸的河,我也从未见过,如何得之?”“难都是猜想?”看杲航的神情似乎有些失望。

杲航:“此亦有人言之。然萦山之南并无江河,如何得解?”“未必为江为河呀,”我望着杲航的睛,一字一顿地说“彼非江河,而是海。”

“在下若曾读到,或许就不来了,”杲航捋捋长须,回答说“只是偶听友人提起,知其中之详。死之名,首见彻《圣言》,说峰渡死而得,此后数百年间,再无人有言。迨成朝末业,离嵩著《彻地论》,说其先祖离孟曾往萦山寻修士,萦山南有黑河,旧名死…”

“彼时少不更事,乃望自古书中得一些前人所未能发见之,”我笑了起来“故而此书为岿山所禁,毫不懊恼。然而时至今日,以我个人而言,却仍然认为死确实是存在的。”

一名弟立刻站起来回答说:“语《圣言》,述峰所语。”

“学士所著,多有离经叛之语,”有人问“有几分是真呢?”

“重明阁直学士、原杲航。”

我笑一笑,故意回答说:“都是真的。”

“其一,彻也并未能去到萦山,彼与峰于大荒之野中历经离奇境遇,其后便失散了,”我一边回想并且整理自己的思路,一边回答杲航“所言死虽在此之后,却说是峰向其讲述往事而已。峰曾于萦山之上遇见仙人,曾经得渡死,复由仙境回归人世,死使其悟,却并未致其死,此后又在尘世辗转多年。故而此书中所言‘死’,定为实指,而非窥破生死秘奥的比喻。”

“学士,这番话且去对那些缺席者说吧,我们既然来了,就是要听您讲德的。”不知是谁喊叫了一声,引起一阵哄笑。

,竹仗仍然习惯地在地上敲着:“直至二十年前,《圣言》仍是的必修课,然而时移世易,当今人人言必称《法论》而非《圣言》。谁都想着可以石化金,可以翱翔长天,可以扭转乾坤,把所有的力都费在用上。然而,无德之,是真正的吗?匠人之毫无灵,无德之人,可能会有大的成就吗?”

于是我暂时放下他的提问,专心授课。等到日上三杆,弟们都散了以后,才把他领到清泉旁边,两人并膝坐下。杲航开门见山地说:“在下此来,乃是为了死…”

我淡淡地一笑,用竹杖拨拨面:“那浅作是七年前所写,彼时年幼识浅…宵练严禁此书传世,足下又从何而读到呢?”

“何所见而云然?”

他一边说,我一边。说实话,古书中比较可信的有关“死”的记载也只有这两条而已,其它一些都是由这两条记载生发来的。

我这才开始注意这个人,那分明不是我的弟,或许是一名游学的士吧,但看他角的皱纹,看他长长的胡须,若是游学之士,年龄也未免太大了一些。我向他投去询问的目光,那人急忙站起来,几步走到我的面前,并且递上一张名帖——

周边立刻传来一阵阵的低声议论,于是我解释说:“我剪裁撷取前人之书,所阐述的乃是自之德。既然为自之德,故而必然是真——我不注疏前人,何伪之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