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十一章客栈密议(2/2)

宋献策淡淡一笑:“李公这张嘴,呵呵…你和皇上商量了什么好办法?”

宋献策苦笑:“是十个麻九个怪好不好?李公,你又取笑我长得矮了。”

原来如此,我心中一喜,却又随之一忧,想起了会议纪要上的签名,李自成和刘宗可是签得飞扬跋扈、洒脱至极的,是否他们当时已打定了全而退的主意?如果是那样,不但这十二万新伙的军队将蛟龙归海,而且我原来的三十多万李家军,恐怕也会被拉走不少。

冷气:“老宋,你来京路上就想到此事了吧?”

宋献策脸上一丝赫然:“如果我早想到了,定与李公及时商议此事。抱歉,我老宋也是刚被你提醒了,自古以来,去留随意是老规矩,我就没往想了。”

“确实如此。李公,你看过《浒传》吧?”宋献策神秘地问。

当着和尚骂秃驴,这实在是丧尽天良的法,不过我喜。但我还是赶了一下宋献策:“不敢不敢,我主要是歌颂你才思捷,虽然你个不是很,但你才思,品味,在我们李家军将士心目中,你就是那不可攀的巍巍华山。”

“来来来,咱们就来好好说说这个诉苦大会。”我呵呵一笑,一了那杯尖,今天说话说得实在是嗓有些痛了,但持就是胜利,我一定要和宋献策尽快达成共识。

宋献策捋着长须沉不语,半晌才:“闯王主动提这个条件,还和刘宗一起签了名,画了押,恐怕他们不会当此事,也不会上就走人。就怕他们暗中煸风火,让军队重回伏山,归桂英率领,这样就有了再造反的资本。今后李自成他们就可以伺机离队,重回伏山去,这也是有可能的,倒不得不防。”

仍有些疑惑。以往我看小说,倒是忽略了这一情节,脑中无甚印象。

“好办法。”我睛一亮。找个光明正大的理由,把李双喜这个重要人质扣留在北京,确实是招:“难怪有人说,十个矮九个怪,还剩一个是祸害。老宋,你这招够毒够辣。”

宋献策凑近我,悄声说:“把李双喜留在京城,让他在御林军或啥地方当个小官什么的,李自成就不敢公开撕破脸,小动作也会收敛很多。”

宋献策叹:“不错,李公真是聪明,一猜便着。当年宋江接受招安后,便是如此,如愿意归顺的,便登名计数,不愿归顺的,就报名相辞,任从生理。我记得书中记载,除三五千人辞去之外,尚有数万名梁山好汉跟随宋江归顺朝廷。”

线装本的明代古书啊,不是绝本也是珍本,好东东,我使劲地咽了下:“这书我也看过,武松打虎,孙二娘卖人包…老宋,别扯远了,你是想说宋江招安的情形,对吗?”

“诉苦大会?什么意思?”宋献策饶是见多识广,也绝料想不到我会把打土豪分田地活动的绝活给倒腾到这个时空里来,有些奇怪是十分正常的。

我在心底BS了宋献策一下,这什么破军师嘛,领导没想到的,他也没想到,这男秘白当了。不过如果真是这样,倒也说明宋献策对我还是没有二心的:“老宋,你就少想想诗诗,多想想军国大事吧。现在你快想想该怎么办?”

我沉了片刻,决定把李自成的事全盘托:“我收李自成是用了诡计,李自成及其将士,心中定有不服。去留随意固然是好,但恐李自成借此由而退,并顺便拉走我们的兄弟们,如果是那样,咱们李家军可就真是岌岌乎殆哉了。”

“不错,正所谓男不读浒,女不读西厢。浒虽然现在未被朝廷严禁,但市面上传甚少,确不易见,不过我老宋家中倒有一本。”老宋的脸上浮得意之

我汗了一下,四大名著谁没看过啊,当我是文盲?我正要接,忽然想起象《浒传》这类反朝廷的书,在明朝好象是**,但我也不能完全肯定这一,于是糊地回答:“那本书可不容易看到,它完全就是本造反指南书。”

我沉了一下,还是实话实说了:“我准备搞一个诉苦大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