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229(2/2)

我一语一墨,老外和那个女孩都大吃一惊。

墨仔仔细细在画面前看许久,不住的说:“石涛用笔真是变化多端,笔,细笔,苍之笔,跃之笔,破笔,率笔在这幅画上真是各显神采,难怪郑板桥说石涛的画法,千变万化,离奇苍古而又能细秀妥帖,比八大山人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等造诣已经臻于至善!”

墨也在我耳边小声的嘀咕:“厉害呀!没想到你鉴赏力这么!”

好几个来旁听的人都摇摇墨看了一会儿思考了一下说:“我发现这些印记中,没有一个皇帝的鉴赏印!”

众人听了都不住的,那个老外也冲着我轻轻了鼓了鼓掌,竖起大拇指对我说:“greate!”

走到这幅画面前,老外和那个女孩突然停下来。

我伫立在画面前,又静静的看了很久,转墨,老外和那个女孩说:“我怀疑这幅画不是石涛的真迹!”

老外听了我和墨的夸奖,得意之溢于言表,脸上堆满了笑容。

老外也在旁边不住的,说:“我对中国画仰慕已久,这幅画是我很多年前了两万元在香港买的,没想到现在又有机会重回香港参展!”

见众人都没散去的意思,我又继续说:“众所周知,张大千先生是我国空前绝后的画家,就连徐悲鸿都说,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也。张大千先生除了书画堪称一绝,当然伪造前人的作品到以假真的地步登峰造极。他伪造的石涛书画几乎除了他,旁人是看不真伪,除非他故意留破绽,如果馆内有石涛的书画,我们也可以去鉴赏一下,说不定就是自张大千先生之笔。《溪岸图》在传过程中在张大千先生手中几易其手,所以不少人怀疑是张大千的仿品,而至于张大千和徐悲鸿关于这幅画的往来书信,也因为当事人先后谢世而无从考证,所以这也增加了《溪岸图》的传奇彩!”

“这幅画淋漓尽致的现了石涛山墨变幻,轻刚放纵,情调新奇的特,笔墨飞动灵活,墨渗化淋漓,气势不凡,耐人寻味呀!”我把这幅画好好的夸了一遍。

我讲完,众人都情不自禁的颔许,那个老外走过来握着我的手说:“小伙你讲的太了!”

我们四个人一边赏画,一边谈艺,当然主要是我和墨说,老外和那个女孩听。我们绕着展馆走了半圈,还真的碰上一件石涛的作品《秋游峨嵋》。

旁边那个女孩也骄傲的说:“实不相瞒,这幅画就是我们这位先生的私人收藏,这次是应组委会的特邀,专门从国运过来参展的!”

印记的数量不少,有没有觉得这些印记有什么问题?”我提问启发说。

“吴先生,你对这幅画怎么评价?”老外问。

我转过墨说:“能得到你的嘉许,让我受若惊呀!”

我听了忍不住小声夸了墨一句,接着说:“是呀,这些印记里面没有一个天的鉴赏印,说明这幅画从来没过皇内府,就连最常见的乾隆皇帝印鉴都没有。试想,董源的《溪岸图》这传世名作,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中竟能躲过皇的收罗,从来没过皇,的确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