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周女士对荠菜生长的观察还是比较细致的“经冬不凋”就是一证,因为城市里有不少在农村长大的人,但他们往往还不知荠菜能越冬,也不知
冬天还能挖野菜呢。只是,周女士以为荠菜是江南特有的野菜,却是有所疏忽的。《品味传奇》中描写的都是江南的
和与之相关的名人,也许是周女士到江北的时间不多,又或对江南有所偏
,也就这般想当然地作此评价了。
读过台湾家周芬娜女士在三联书店
版的《品味传奇》,那中间就这么说过:“荠菜是江南特有的野菜,有一
特有的鲜味儿。它是野菜中的报
菜,通常长在向
的河埂上或树林下,经年常绿,经冬不凋。立
一过它就长
新芽,白
开满枝
,将荠菜
摘下炒
,也是江南的可
小菜。”
青蒿吃法很多,用开过后,可凉拌、可
炒。
炒要多放油,佐以葱、姜、
椒、
辣椒,临
锅时适量放盐,不加酱油和醋,如此方能
鲜味
。凉拌则讲究一个“脆”当然,葱、姜、
椒、
辣椒那也是少不了的,与
炒的不同,却又需要酱油和醋的。
可以这样说,荠菜是野蔬中的上品,古今多有记述、歌咏。“东坡”有名,用荠菜
的“东坡羹”也为人乐
。去年
节前,我和哥哥就在我老家屋前不远
用石片采摘到不少鲜
的荠菜。我清楚地记得,那日父亲不知从哪里竟捉到一只野
,中午就着这些
汤试着
了一个时鲜汤,绿的荠菜如翡翠,白的野
如脂玉,可谓
香味俱佳。
事实上,并非是如此的。我就清楚地记得,陆游就有诗句,却是“冻荠此际值千金。”这其中当然有典故,但却是从另一个度角也说明,陆放翁也是知有“冻荠”的。冬天的荠菜虽然被冻成铁青
,但是经开
过仍是碧绿,它的
也可
用,甚至胜过
季叶
的时候。
青蒿与荠菜相比,其名就要低下许多了;但在万
凋零的季节,山坡田野里它却仍是难得的野菜,而且多有生长。东坡居士就有诗云:“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
盘。”在大文豪、
家的
盘中有此
,又经名人题咏,青蒿也就名声倍增、雅而不俗了。
青蒿又名香蒿,为二年生草本。明代姚可成汇辑的《本草》卷首“救荒野谱?青蒿儿”中说:“
叶。即茵陈蒿。
月采之,炊
。”清代周岩在《本草思辨录》中说:“青蒿有两
,一黄
,一青
…”这两人对青蒿的解释都不够
,或许当时原本就分类不清吧?在我们那个大山,对这几
蒿分得很清楚,有白蒿、青蒿、黄蒿之名,以
区别,有经验的人如我父亲,闭目嗅其味即可分辨
来。白蒿,即茵陈蒿,可
用,但鲜
不如青蒿;黄蒿在刚拱
地
时长得相似青蒿,比青蒿稍黄,棵梗健壮更有野
,但其气味
烈,一般长大后不用于
用,倒是幼苗可略作
餐。而香蒿中的上品,却是青蒿当之无愧的,既鲜
,气味又不
烈,一切都是那般刚刚好。可以这样说,这
野菜我可没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