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七场秘闻(2/2)

秀儿瞠目结,彻底变成了哑

秀儿好奇地问:“你们唱的戏,都是书会的才人们写的吗?”

秀儿:“看过,看过好多回呢。我爷爷在的时候,那时候家里还住在仁寿坊的大宅里,爷爷老了,不走动,总把戏班请到家里来唱。爷爷过世后,爹娘请人回来少了,去看戏多了,凡新戏上演,不多贵,一定去看首场的。家里孩多,不可能都带上,就抓阄,每次带两个去。我运气好,十有八次是我抓到。”

秀儿正想说什么,曹娥秀突然话锋一转:“但这些钱都被老板赚去了,唱戏的人是落不到几个钱的。”

“京城里现在哪个书会最有名呢?”

再给曹娥秀斟上一杯茶,秀儿突然有不好意思地问:“你们这一行的,挣钱多不多?”

“大分都是吧,也有其他人写的。”

“所以”曹娥秀最后总结:“唱戏的名角可能有很多钱,有房有地,有大把的金银珠宝,但这些决不是通过唱戏得来的,而是通过其他七八糟的渠得来的。其中稍微净一的,可能就是戏迷送的礼金、礼等。其余的,像我这样的长期包养,短期姘居,偶尔苟合,都是肮脏钱。”

曹娥秀轻轻一笑:“你要是想通过唱戏赚到很多钱,我劝你趁早打消这个念。钱都被戏园老板和班赚去了,最后分到唱戏的人手里的,也就一个零而已。”

“你去过,就应该知,只要是有名的戏班,再遇到好一的戏本,基本上都是爆满的。尤其是首场,你也说票价贵,可见是很赚钱的了。”

“死记背?那么长的戏文,那得多久才背得下来。”秀儿慨地说。

“是我的。”回答得很脆。

字的人念,自己再一句一句地死记背。”

“是啊”曹娥秀的语气中有着不忍和恻然:“一新戏下来,她们就日日夜夜地背。师傅限令每天必须背多少,背不来是没饭吃的,不仅没饭吃,有时候还要罚跪、挨打。”

“可是…”你刚才明明说你没钱的嘛。

秀儿不知说什么好了。这些**的易,她再早熟,也只是似懂非懂,不敢轻易开评价。

原来对戏班的人来说,连识字都是一项大的优势。秀儿对自己心中的打算越发有了信心。

曹娥秀横了她一:“明知故问,当然是你爹他们的‘玉京书会’了,然后就是‘元贞书会’,大都就这两个书会最有名了。”

“这房就是你看到的那个男人送给我的。”

曹娥秀接着说:“这也是为什么我要串那么多戏,一会儿演男人一会儿演女人的主要原因。我是很小就跟着师傅的,到能上台时,已经基本上会自己看戏本了。不像那些戏班比较晚的师妹,要念熟一段戏文都得大半天。可是戏不等人,书会的人每写新戏,几个戏班抢着要,抢到了的就得赶快上。因为戏迷们都知你在排新戏,一个个脖拉得跟长颈鹿似的,天天着等着看呢。越早上,越能招徕观众,不然,别的戏班也许排别的新戏了,你就睁睁地看着观众都往他家跑吧。”

“啊?”因为有意外,有失望,秀儿惊讶地叫了声。

“多,当然多。你到戏园里看过戏吧?”

秀儿向四周打量了一下说:“那这房,不是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