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八章(3/6)

袋里,公开的名堂是策划、赞助费之类的开销,实际是叫对方多买点墨汁,让笔下生花。老头子当年"龙王爷"的美称虽说是老百姓有感而发的呼声,若没有"官记"们形成铅字后的宣扬,也实难传开的,千万张嘴巴不如一个铅字。这就是媒体舆论的力量:能把你捧上云霄,也可以将你打入十八层地狱!

上部书里咱也提到过老头子"搬石造田"的伟大创举,打造了第二大"悬河",那正是媒体包装的效应。也就是说,早在根据地A县起家时,老头子就尝尽了"官记"们笔下之花粉,甜蜜蜜的。在水利局给他开车时,他也时不时跟过去的"官记"老友电话里叙旧,那些人既有省里的,也有中央级分驻省站的。也不能说老头子这只蜜蜂只贪吃那点花粉,水利工程只要遇到资金困难,需要省里领导关注时,他总让媒体走在前头,然后才打个报告上去,请求省财政支持。这种越级请示自然是市领导不愿意看到的,可人家真就求来援金了,市领导也只好沉默,没动用地方财政那就是天大的好事。事后老头子振振有词:不是我越级请示,人家省里媒体都报道了,我是向省里说明情况。可见老头子是轻车熟路地套用"官记"给自己先行开道,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等他真正坐镇市府了,那些有头有脸的"官记"们有事没事也下来溜达溜达,啥招商会,啥旅游节,啥开幕式,在市长的吆喝下,他们是绞尽脑汁树起大笔摇旗呐喊,末了吃好睡好也拿好,满载而归。

可终有另类例子的出现,好比是婚宴席上冒出个混吃的人来,新郎新娘都错以为是对方的朋友,喜颜相迎而入座。那是一次声势浩大的招商会,老头子为此还出国考察了近半个月,带着一帮干将回来时,就策划了一出别开生面的招商会,直接将会场扎进了省里,自然非同凡响了。大小媒体接踵而至,睡豪华客房,喝名贵洋酒,拿华丽礼包,不亦乐乎。新闻发布会上,老头子身为一市之长,成了焦点人物,二十多家媒体会聚一堂,收录市长的慷慨激言。到了记者提问环节,老头子忽然避开主持人萧大秘预先准备好的回答稿子,让现场记者即兴发问,他习惯于脱稿,包括这样的发布会。这叫萧大秘措手不及,原先设置的提问顺序及问题全被打乱了,记者们用举手方式要求提问,老头子瞅准一位就算开始了。其实这里面都是他熟悉的面孔,套用老头子的口头禅来说,那是"心里有数",应付故友,信手拈来,反正具体项目和数字身旁有招商局长作为旁答,他市长只管喊几句口号,无须罗列数字的。结果一路问下来,都是些空洞的陈词滥调,老头子在谈笑风生中迎来阵阵掌声。

正说到兴头上,老头子忽然手指最后一排靠边角落的座位说:"最后一个问题留给那位先生,他一直没有举手,请提问,不要客气。"

大家的目光随即投向那个角落,就见一个低首垂肩的人折腾了半天才抬起头,也是西装革履,头发溜光,可就是脸色苍白着,嘴巴也嗫嚅着,对着递过来的话筒,半天发不出响音来。记者群里有人开始窃窃私语,说这是哪个单位的,以前咋没见过呢?新来的?

一时间热闹的发布会现场变得沉静下来,老头子也有些纳闷,翻腾脑海就是搜寻不出这位记者先生的图像来。

"请…请问市长…"真是金口难开,就在他吞吞吐吐时,有个记者忽然起身大声叫道:"这家伙是假冒的,上次也冒充记者混进酒店,没想到又来了,赶紧报案…"

话音未落,那家伙早夺门而逃。老头子一直亢奋着的脸膛瞬间化成了肥皂泡,狠狠地瞪了萧大秘一眼,一场发布会在闹剧中收场。

事后老头子问责下来,招商局的头头们被骂得狗血喷头:"自家的门槛都没守好,谈何招商引资?看门狗都不如!"

这就是"官记"们的另一面,一种职业为他人所模仿,直至伪造,那就不是好事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