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2/10)

14

如此一来,黄一平就尽量说服廖志国,确定对“三剑客”以智取与攻心为主。至于选择贾大雄作为突破,更是颇费了廖志国与黄一平一番斟酌。

“既然这样,我让黄一平副秘书长参与,最后我们再坐下来一起商定。”廖志国

熟悉当下中国官场的人都知,在党政军民学诸多政权组织中,不论其形式如何千姿百态,真正现权力、地位的要素,无外乎人、财、三样,而人则是居于第一位的心要素。当年,泽东老人家曾经一针见

据黄一平的观察与研究,苗、贾、于“三剑客”的构成,总看是一个极为稳定的三角结构,可拆开看却各有特,各自的优劣、长短相当明显。三人组合中,苗长林官居正厅级副书记,不仅位权重,而且个沉稳,工于计谋,惯于避居幕后充当总策划的角。作为党委中的正副书记,廖志国自然不便直接拿苗长林开刀。何况,他们二人之间的竞争关系尽人皆知,若是明里开打起来,一定首先对廖志国不利。再说海北县委书记于树奎“三剑客”中数他职级最低,也数他个最为张扬,为人行事最是调。城官场,尽人皆知他是廖志国的中钉、中刺。加之,于树奎长期主政海北,自恃乃一方诸侯,更倚仗省里有后台,早已养成了老天下第一的霸习惯。在与廖志国的较量中,他充当着冲锋陷阵的打手角,不仅时常发不满情绪,而且竟然通过检察长选举一事公然挑衅市委书记权威。照一般情形,使杀威,先打掉这只鸟,也在情理之中。可是,一个市委书记与县委书记直接较量,不论结果如何,输家皆是职位的一方。而“三剑客”们的如意算盘,也许正是希望廖志国先与于树奎过招相掐,令前者义上先遭惨败。如此而论,自然也不宜从于树奎手。只有组织长贾大雄,虽然也是常委,却属于市委工作门的领导,官衔不大也不不小,职位不也不低。比较其他二位,贾大雄相对胆小懦弱、瞻前顾后,既无苗长林的善谋,又不备于树奎的刚。一旦与之起手来,不仅少了势均力敌、相持不下的顾忌,而且也不致让人说成以大欺小。更主要的是,贾大雄作为组织长,手握人事大权,其破坏远远超过苗、于二位,拿下他就等于削弱了“三剑客”的半江山。

贾大雄提备常务副长,廖志国表示赞同。

须知,对于当下的市委书记廖志国来说,比任何人、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得心应手的组织

“这个——,”贾大雄略一犹豫,上回答:“暂时还没有合适人选,这事我们想先听听廖书记的意见,一定照您的指示办!”

在中国官场,像廖志国这样的市委书记谋人,仰仗和依靠的主要门是市委组织。试想,全市那么多官员的升降退,从推荐、考、测评到最后的公示、任免,包括离退休之后的问、治病、解难、帮困,及至最终亡故的祭奠追悼,哪一样不需要组织办、介或过问?若是主政此的要员三心二意、甚至离心离德,那自己这个书记还怎么将人事谋好谋顺?尤其显得重要的是,人事不像政事那样刻板,而是千变万化,其中很多所涉之人或是份特殊,或是关系,难免有不常规、正途作者,更加需要这个组织特别知己贴心。城目前的情况,同廖志国期望的恰恰相反。

贾大雄里一丝惊异之稍纵即逝。

说到这里,有的读者可能纳闷了:一个组织的常务副长,果如贾大雄所言,非得市委书记廖志国亲自选?还有,廖志国为何会让秘书黄一平介此事?

计,也许先送死的就是自己。或者即使不至于此,万一双方火力太猛了,也必然会给自己带来长久的隐患。毕竟,廖志国不会久居城,而自己则注定要在此终老,后路不能不留啊!

“好的,是得,你这个长必须一个得力助力嘛。哦,对了,你有合适的人选吗?”廖志国问得漫不经心。

前边曾经说过,廖志国由市长转任书记,工作重心随之发生重大转移,用他自己的话说,乃是由务实为主过渡到务虚为主,由谋事为中心向谋人为中心转变。这还不像过去在县、乡里书记,那基层的党务主官,实际上是党政一把抓,书记越位抓政务天经地义。而到了地级市这一块,情况则有些不同。一座中等城市,看上去上万平方公里,洋洋数百万人,可主都在下边的那几个县(市),而且人家自成系,真正需要市里心的事情并不多。或许,这也是县里一直希望归省直的原因之一吧。说白了,一位地级市的党政主官,实际需要打理的范围,也就是市区方圆千把平方公里的那几个行政区,能够展示于人者也不像县里那样丰富、。事情总共不过那么多,你书记还好意思再去同人家市长抢着吗?因此,当了书记的廖志国,反而有遭架空、被边缘的觉。担任市长时,他的现场视察多,人家找他汇报工作的多,脑里考虑的大多是修桥、造路、建工程之类的事务;当了书记后,务虚的会议多,找人谈话多,整日思考的主要是各各样的人事关系。

因此,选择贾大雄作为突破,实为势所必然。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